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樓市“去庫存”空間有多大?

  • 發佈時間:2015-12-17 20:23:4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12月17日電(記者王旺旺 葉鋒)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化解房地産庫存,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擴大有效需求,穩定房地産市場。

  當下國內樓市真實庫存有多大?未來市場的需求在哪?在新的住房改革思路下,穩定房地産業發展的著力點何在?

  庫存:只賣不建,存量也夠賣幾年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6.96億平方米,比10月末增加一千多萬平方米,比一年前增加了1億平方米,也創下了歷史新高。其中,住宅待售面積4.40億平方米。如果按照我國每人平均30平方米的住房面積計算,這些待售住宅可供約1.46億人居住。

  從銷售看,今年1-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0.9億平方米。業內預測,全年銷售將超過12億平方米。據此測算,6.96億平方米待售庫存需要7個月的消化時間。

  但待售面積還只是顯性庫存。安信證券分析師陳天誠認為,除待售面積外,企業拿的尚未開工的土地、未竣工在建項目(除已預售)等也應當計入庫存,這樣一起統計後,我國房地産的真實庫存要大很多。

  “其實,最可怕的還是巨大的潛在庫存。”中國房地産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估算,目前包括已竣工未銷售的、未竣工在建的、待開發的,這些潛在庫存加起來不少於40億平方米,而且這部分供應將在未來幾年內集中體現,即使不考慮每年新開工建設面積,消化它們也需要幾年時間。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近日發佈的報告則認為,2015年房地産市場庫存高企,去化壓力增大,商品住房過剩總庫存高達21億平方米,僅現房庫存去化就需23個至24個月。

  從地區看,是“一線城市供求矛盾突出”與“三四線城市供過於求”並存。從各地發佈的統計數據看,鄂爾多斯、營口等一批三四線城市成為高庫存的“重災區”。

  需求:市場+保障,買房+租房

  去庫存前景如何,決定因素是未來我國住房的需求潛力大小。根據新的住房改革思路,由進城農民工構成的新市民群體將成為未來重要的住房需求人群。

  國務院去年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要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陳晟測算,按目前每人平均35平方米的水準測算,1億新市民將帶來35億平方米的新增住房需求。此外,各地棚戶區拆遷改造、面向住房困難人群的保障房、改善性住房等各類需求未來10年的增量將達到60億平方米左右。

  他認為,未來住房需求將越來越多元化。改善性二套房、高舒適度住房、適老住宅、青年公寓、季節性住宅等,都是住房市場上的有效需求,針對這些需求的供給也是有效供給,“當下樓市的供給仍不夠滿足這部分需求,供給側改革要解決這部分的需求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住房需求不等於購房需求。比如,面向青年群體租賃需求的長租公寓,也是去庫存、穩市場的新領域。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為滿足新需求,房地産業應加快供給側改革,包括減稅降費、保障房貨幣化安置、增加公共品供給等,這些都是未來政策的發力點。

  方向:“去庫存”狀態下房地産角色生變

  業內人士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推算,到“十二五”末,我國家庭戶均擁有住房達到1.08套。就全世界經驗而言,戶均擁有1.1套住房以後,住房市場的峰值就會到來。因此,今年以來房地産投資增速的明顯回調,不是週期性而是結構性的,因為供求關係已完全逆轉。在此背景下,房地産業的角色和發展方式也正在悄然生變。

  孫立堅説:“過去我們都稱房地産業是‘黃金十年’,這期間房地産投資增速每年都能保持20%以上,房地産上下游涉及多個行業,是拉動投資的中堅力量,是名副其實的經濟引擎。但現在行業供大於求,庫存嚴重,一方面要穩住房地産投資,讓房地産成為中國經濟的穩定器,另一方面地産商的定位也要隨之改變,以前是城市開發商、建設商,未來要向著城市運營商、配套服務商的角色改變。”

  對地方政府來説,房地産業作為地方經濟“發動機”的角色將逐步淡化,而需更加注重與其他産業的配套、結合。

  養老催生了養老地産、安樂地産;“網際網路+”催生出地産後服務,社區物業管理服務成為開發商爭奪焦點;在“雙創”氛圍下,共用辦公空間等新模式已經誕生。

  “房産將更多扮演産業載體和容器的角色。房地産業的健康發展,更加需要其他公共資源和實體産業作為依託。”陳晟説,以上海張江高科為例,地産開發收入在持續下降,企業也正在變身為“投行型”産業地産企業。這種“地産+産業”的模式使房地産業走向穩定中國經濟的舞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