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區域互補 南北聯動
- 發佈時間:2015-12-17 05:59:36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多年來,江蘇省堅持把增強發展的協調性作為重要取向,圍繞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協調發展持續進行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因地制宜做好區域互補、南北聯動的大文章,區域協調發展水準不斷提升
“要在更高的平臺上加快區域發展,進一步優化區域結構,提高協調發展水準……將全省三大區域發展與全國區域發展的新的戰略佈局緊密結合。”在江蘇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上,省委書記羅志軍強調,要全面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等重大國家戰略,進一步優化區域生産力佈局,發揮疊加優勢,加快建設沿滬寧線、沿海、沿江、沿東隴海線經濟帶,更大力度推動蘇南提升、蘇中崛起、蘇北振興。
“17兆瓦的太陽能發電項目將於月內並網投産。”太倉開發區灌南工業園區辦化室主任金得昌告訴記者,該項目開工後,除給園區企業提供生産、生活用電外,還與國家電網並網,極大推動當地小鍋爐取締和污染防控工作。
2010年以來,太倉市與連雲港市開展南北共建合作,先後在灌南縣建成化工園、高新技術産業園、迴圈經濟産業園。其中,迴圈經濟産業園是在化工園基礎上轉型升級,通過引進太倉宏達集團,建成以熱能發電為龍頭,綜合紡織印染、食品加工、新型酶製劑的迴圈産業基地。這是蘇南太倉與蘇北連雲港共建産業園以來又一次重大突破。
南北經濟差距是制約江蘇經濟協調發展的一個“瓶頸”。從2007年開始,江蘇就探索南北共建園區創新實踐,鼓勵蘇南重大産業轉移項目落戶蘇北,目前江蘇共有44個南北共建園區。
由蘇州昆山市和宿遷沭陽縣建立的昆沭産業轉移服務中心日前正式啟動,先期啟動産業轉移引導資金5000萬元,並與昆山市臺企達成了15億元的投資意向,成為當地發展的新引擎。
“發達地區缺空間,欠發達地區缺機會,兩者優勢互補,動力強勁。”江蘇省經濟和資訊委員會主任徐一平説,南北共建園區有序推動了省內産業在區域間的梯度轉移,實現了蘇北發展和蘇南轉型的“雙贏”,帶動了區域産業的發展,統籌了南北發展。統計顯示,2011年至2014年,蘇南、蘇中、蘇北GDP年均分別增長10.5%、11.7%和12.2%。蘇北五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9年高於全省、全國平均水準,在蘇南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提升的同時,蘇中、蘇北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39%提高到44.6%。
在鹽城新能源汽車産業園東風偉世通項目現場,大吊車正在吊裝設備,技術工人緊張有序地搬卸組裝。該項目總投資1.25億元,建成後可年産36萬輛轎車內飾件。
汽車産業是鹽城市重要支柱産業,目前已形成了乘用車、商用車、專用汽車、新能源汽車等多種類型的整車及零部件配套産業體系,成為江蘇最大的乘用車製造基地、國家級汽車零部件産業基地。
2014年以來,江蘇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沿海開發“六大行動”計劃,在沿海地區實施一批支撐、提升和帶動能力強的項目,鹽城汽車、南通海工等特色産業基地是沿海戰略培育打造的重點。
“沿海將成為江蘇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江蘇省發改委主任陳震寧説。2014年,江蘇沿海開發推進加快,沿海三市投資增長15.6%,而處於“一帶一路”交會點的連雲港投資增速高達22.1%。
2012年開始,南通市委、市政府開始啟動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按照“港口引領、産城融合、科教興海”的思路,發展框架全面拉開,港口、産業、城鎮同步推進。三年多來,通過強力推進,一批批億元以上項目相繼落地,推動南通中心城市開始實質性地由沿江向沿海拓展。
“十二五”期間,緊扣“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兩大國家戰略,南通加大與上海、蘇南等地跨江聯動合作開發力度。蘇通科技産業園、錫通科技産業園、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等12家合作園區建設快速推進。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