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P2P網際網路投資者行為調研白皮書》發佈

  • 發佈時間:2015-12-16 21:1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6日訊 (記者 蘇琳) 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愛錢進和行銷大數據解決方案提供商AdMaster聯合12月16日在京發佈《P2P投資者行為調研白皮書》(簡稱:《白皮書》)。調研顯示,P2P 理財普及度接近銀行理財,但仍非資産配置首選。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此次調研依據愛錢進運營過程的真實需求,借助AdMaster專業的數據調研工具和50萬樣本庫,旨在剖析P2P理財市場網際網路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模式,為P2P平臺進行客群分析、精準行銷、客戶挖掘提供參考。

  《白皮書》顯示,網際網路寶類産品在各年齡層的理財人群中最為普及,使用率高達76%,堪稱全民理財工具。隨著網際網路對理財市場持續滲透,P2P理財方式也快速崛起,以38%的普及率小幅超越股票和銀行定期存款,成為普及率第三高的理財方式,與排名第二的銀行理財僅存在微弱差距。而同為網際網路金融的眾籌,僅擁有16%的用戶,處在理財梯隊的中後段。投資門檻相對較高的債券、期貨和信託則依然難以擺脫“小眾理財”的稱號。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此次調研依據愛錢進運營過程的真實需求,借助AdMaster專業的數據調研工具和50萬樣本庫,旨在剖析P2P理財市場網際網路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模式,為P2P平臺進行客群分析、精準行銷、客戶挖掘提供參考。

  90後潛力股 8085後正當年

  《白皮書》從年齡劃分來看,成長在網際網路時代的90後對於P2P理財的態度最為積極,配置顯著高於傳統理財方式。儘管他們當前缺少理財資金,但3-5年後將成為P2P理財的中堅力量。因此,P2P平臺對於這類人群的滲透需趁早。80、85後理財用戶在傳統理財和P2P理財上多點開花,且在資金實力強于90後,是P2P理財需努力爭取的“金主”。相比之下,35歲以上人群更偏愛銀行和股票,對於P2P理財的態度比較保守。

  投資金額方面,投資金額越高的理財用戶,採取的理財方式越多樣化,對P2P理財的接受度和使用率也越高。但隨著總體理財投資金額的增加,理財用戶對於P2P理財的投資增幅卻明顯滯後於銀行和股票。這説明,現階段內傳統理財仍然是大額投資的首選,P2P理財在資産配置中的地位尚待提高。

  越了解越想投 卻也越擔憂

  《白皮書》顯示,只有42%的理財用戶表示對P2P理財“非常了解”或“比較了解”。雖然這一比例在已使用P2P理財的用戶中有所提升,但不論用戶投資P2P理財的資金多寡,比較了解該理財方式的用戶比例均不足六成。P2P理財認知程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但調查同時顯示,隨著認知的加深,P2P理財使用率也顯著提升。這意味著合理的投資者教育能明顯促進理財人群使用P2P理財的積極性。

  雖然P2P市場跑路、倒閉等負面事件時有發生,但《白皮書》指出,總體而言,理財人群對P2P理財風險評判較為態度樂觀,僅有12%的用戶認為P2P理財具有較高風險或高風險。這或與此前網際網路寶類産品對市場的教育有一定關係。然而,對於已使用P2P理財的用戶而言,隨著投資金額和理財時間的增加,用戶對其風險的擔憂程度呈現上升趨勢。例如,投資額小于1萬時,認為P2P理財具有高風險和低風險的用戶比例分別為4%和54%,而當投資額突破50萬後,前者上升至19%,後者則下降為40%。

  對於降低P2P理財風險的方式,六成以上的P2P理財用戶表示會選擇網路口碑好的産品或分散投資,54%的P2P理財用戶認為擁有銀行或知名品牌背書的産品較為安全。而相信保本型産品可降低P2P理財風險的用戶只佔四成。

   對標銀行收益 以安全選品牌

  《白皮書》顯示,投資門檻低、收益高和用戶體驗佳是P2P理財方式吸引用戶三大要素,分別佔比53%、49%和49%。而選擇哪個P2P品牌投資時,用戶則會先看安全性,再關注收益率,兩者分別是用戶做出決策的核心因素和重要因素。

  雖然P2P理財用戶偏愛高收益産品,但調查卻發現不論年齡和地域是否存在差異,均有超過七成的P2P理財用戶以銀行存款/理財作為考量P2P收益率高低的尺規。追求超過10%甚至更高回報的用戶僅佔總人群的1/4。這説明P2P理財用戶正改變“逐利意識”,P2P平臺高息攬客策略或漸漸失效。

  年輕人愛新媒體 理財老炮看網站

  總體而言,P2P理財用戶在各類資訊獲取渠道上的活躍度都高於其他理財用戶。

  《白皮書》按資訊渠道來看,儘管理財用戶的閱讀習慣受到新媒體強烈衝擊,但財經類網站論壇對於P2P理財用戶決策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特徵在30歲以上人群中尤為明顯。而90後的資訊渠道則更為多元,財經網站和論壇、社交媒體、搜索引擎的使用率都較高。相比之下,85後則更偏好親友介紹P2P理財産品。

  投資額金額方面,10萬元是P2P理財用戶選擇資訊渠道的“分水嶺”。財經類網站論壇對投資金額超過10萬元的投資者有更大影響力;而對於中小額用戶來説,親友介紹相對更重要。

  《白皮書》同時表明,與其他網際網路理財方式比起來,P2P理財用戶使用App、PC、微信公眾號進行理財相關活動的頻率更高,超過半數的P2P理財用戶表示基本每天都會通過網路渠道關注或打理P2P理財。媒介使用頻率角度,P2P理財用戶對於App的依賴程度已經遠超PC,可見人們利用工作、通勤、休息間隙的碎片時間進行投資的趨勢已基本成型。而只有1/3的用戶有相對規律的投資時間,月底和發薪日投資最普遍,建議P2P平臺根據用戶“荷包盈缺”週期制定行銷推廣策略。

  潛在P2P用戶存開發空間

  《白皮書》認為,隨著網際網路和移動互聯普及率的提高,包括P2P理財做內的網際網路理財方式在總體理財人群中滲透率已達到88%。而目前理財人群平均只將27%的收入用於投資。與“4321資産配置法則”(即40%投資、30%生活開銷、20%儲蓄備用、10%保險)相比,這一比例明顯偏低。未來潛在理財容量可以繼續激發,其中P2P理財份額具有可觀的提升空間。調查表明,64%理財用戶明確表示將在未來一年中增加網際網路理財的投入。數量龐大的網際網路寶類産品用戶人群均可能成為P2P平臺所轉化的對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