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光明新區:書香瀰漫溫暖綠色新城

  • 發佈時間:2015-12-16 07:33:24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提示

  光明新區是年輕的城區,是快速發展、充滿活力的城區;更是120萬新區市民揮灑汗水、追逐夢想的新舞臺。新區自成立以來,一直高度重視閱讀和文化工作,新區圖書館、文化館、體育中心、群眾體育中心等一批文體設施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惠民一卡通、薦購式書吧等一批文化惠民服務項目相繼推出;不僅如此,近期,中山大學·深圳成功落戶新區,新區文化藝術中心建設加快推進;新區文化藝術發展中心、作家協會、音樂家協會、舞蹈家協會等陸續成立,轄區文化藝術事業正蓬勃發展,市民文化生活品質逐步提升。

  “深圳讀書月”這一大型綜合性群眾讀書文化活動今年迎來第十六屆,已成為深圳家喻戶曉的文化慶典,更成為深圳的文化名片和實現市民文化權利的重要載體。本屆讀書月期間,光明新區以“書香光明·綠色新城”為主題,開展各類活動61場次,其中重要主題活動30項,奏響了全民閱讀的恢弘樂章。

  閱讀增添生活色彩

  61場活動進校園企業社區

  第十六屆深圳讀書月期間,光明新區整合全區力量,以“書香光明·綠色新城”為主題,新區文明辦牽頭,在光明新區圖書館、光明集團等多條戰線上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61場次,活動覆蓋了學校、企業、社區等多類不同人群,並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舉辦了各具特色的活動。

  其中,光明新區文明辦牽頭主辦了三項全區性重點活動,除了“講述綠色新城的美麗故事”主題徵文活動、“綠色家園·詩意生活”詩歌朗誦會外,還有“書香飄光明”贈書進學校進企業活動。該活動共向光明新區公明中英文學校及光明新區5家企業贈送圖書1200余冊,並邀請了市委宣傳部外宣辦主任韓望喜博士從經典國學角度對閱讀進行分享。活動寄望借此培養廣大青年及學生培養自身閱讀的興趣,讓廣大市民熱愛讀書,崇尚閱讀,用閱讀改變生活,用閱讀豐富人生。

  本屆讀書月期間,光明新區圖書館舉辦的“光明大講堂”系列活動則邀請了孔子後裔孔祥林、國家吟誦專家華鋒、國家一級作家楊爭光、青年作家鐘二毛等四位文化學者知名作家來講述他們的閱讀故事。從傳統文化到現代文學,他們深厚的學識和風格各異的講課技巧,讓現場氣氛十分活躍,掌聲不斷,許多市民更是慕名而來。

  作為光明新區文化宣傳的重要陣地之一,新區圖書館在讀書月期間還開展了光明讀書會——閱讀推廣人走訪基層、閱讀起跑線等各類文化活動41場,參加人次達2522人次。本屆讀書月期間,光明新區圖書館也被評為深圳市第三批全民閱讀示範單位,“光明大講堂”則被評為深圳市第三批全民閱讀示範項目。

  在企業,光明集團積極發動下屬企業及26個黨支部積極開展相關活動,引領光明集團4000多名員工參加集團開展的讀書月活動的各項主題活動,進一步提升企業文化建設成果。此外,光明新區還開展了“逐夢,護苗成長”外來青工子女關愛活動、“讀書感悟 進步”讀書月活動、充實“職工服務站”、“職工心靈驛站”圖書活動,面向基層青工開展免費公益講座23場。

  在社區,公明、光明辦事處積極開展“毛毛蟲悅讀”親子故事會、“走進經典·好故事伴我成長”幼兒講故事比賽等讀書月相關活動,使閱讀氛圍在基層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閱讀提升文化氣質

  軟硬體提升營造濃郁讀書氛圍

  光明新區在加快建設國際化現代化綠色新城進程中,不斷完善閱讀環境的軟硬體設施建設,同時加強人文建設,推廣全民閱讀,在整個新區營造起濃郁的閱讀氛圍。

  光明新區成立以來,一直高度重視閱讀和文化工作,新區圖書館、文化館、體育中心、群眾體育中心等一批文體設施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各級圖書館的藏書量也得到不斷豐富,各社區圖書館與全市圖書館實現了統借統還。去圖書館看書、參加“光明大講堂”聽名家講座,正逐漸成為光明人的習慣。不僅如此,近期,中山大學·深圳成功落戶新區,光明新區文化藝術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又為光明新區搭建了一個高端的文化平臺。

  為滿足廣大青工人員的閱讀需求,光明新區也加快了企業“青工書屋”的建設力度,本屆讀書月期間,光明新區又新建 “青工書屋”3家;轄區華星光電等重點企業也成功建立了自己的企業圖書館。各企業頗具個性化特色的圖書館或強調娛樂休閒作用,或強調提升員工職業素質的功能,或追求在企業內營造讀書氛圍,提升企業文化。

  這其中,三利譜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圖書館頗具專業色彩。該圖書館建館兩年,藏書近萬冊,藏書類型以專業書籍為主,雜誌類、小説類、勵志類等書籍為輔。與之配套的還有三利譜成人學校及三利譜大講堂,成人學校的圓夢計劃為企業員工提供了學習和提升自我的平臺,對於報名員工,三利譜還給予每人1500元的資助,鼓勵員工通過學習參加自考獲得晉陞條件。

  硬體提升僅僅是閱讀公共環境培育的一個方面,軟環境的營造同樣不可或缺。創新思路,光明新區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閱讀軟實力提升之路。光明新區在全市率先創新推出了惠民一卡通(文體通);推出全市第一個讀者薦購式書吧(簡悅書吧);今年以來,光明新區文化藝術發展中心、作家協會、音樂家協會、舞蹈家協會等陸續成立,轄區文化藝術事業正蓬勃發展,市民文化生活品質逐步提升。

  閱讀實現詩意棲居

  120萬光明人豐沛精神家園

  “因為一些人,愛上一座城。這座新城,不管它曾經如何百廢待興又百廢俱興,因為我曾朝夕相處的師友與那不可磨滅的奮鬥的充實歲月,它變成我生命中不可忘卻的地方,是一顆硃砂痣,也是一抹白月光,更是另一個家。”在參加“講述綠色新城的美麗故事”主題徵文時,曾琪玲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首《何事明月不清風》。

  現在的她是一名大學生,五年前,她來到了光明新區,並就讀于光明新區高級中學。儘管沒有生於斯,但在曾琪玲心中,“新家”已經變成“老家”。她説,太多的心情無法付諸筆端,唯有以一片赤誠之心感念深圳這個城市、光明新區這座新城給予的栽培。

  在深圳這座移民城市,像曾琪玲這樣的新移民還有很多。城市因書香而充滿詩意,閱讀也讓這些新移民們找到了一個消弭鄉愁的通道、凝聚共識的載體,從而能在他鄉詩意地棲居!

  陽光文學社是光明新區的一個民間組織。負責人蘇林盛告訴記者,今年讀書月期間,文學社組織了數場文友閱讀交流沙龍,該文學社創辦的電子版《陽光報》內容都是勞務工自己創作的,有打工故事、工作心得等,儘管沒有稿費,但是投稿者踴躍。

  今年,蘇林盛受邀參加了光明新區文藝座談會。座談會上,光明新區黨工委書記張恒春以及主管文化部門領導悉數到場。這讓蘇林盛備受鼓舞,“如果説以前光明新區是文化沙漠,現在已經有了很大改變。通過閱讀文化建設,外來務工群體能在這裡找到精神歸屬感和幸福感。”

  就在蘇林盛和文友們尋找精神家園的同時,光明新區逕口社區一場延續了十年的讀書月作文賽,則旨在重構社區的文化肌理。

  項目設計者逕口社區黨總支副書記楊旭成介紹,以前這個由歸僑僑眷、原住民、外來戶構成的社區中,很多社區居民僅有初中小學水準,不少還沉迷于打麻將,精神生活空虛,教育觀念也十分淡薄。舉行作文比賽,除了激發孩子自身的學習、讀書興趣外,還承擔了讓更多人重視教育、關心教育的使命。時光荏苒,延續了十年的作文比賽,如今已成為了社區的一個文化符號,楊旭成的初衷正在慢慢變成現實。

  “每個城市都有被尊重的渴望,每個城市都有受尊重的理由。”從學校到企業,從成年人到青少年,從機關幹部到廣大市民,與閱讀同行,光明新區這座綠色新城正奏響時代新篇章。本欄文/圖:大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