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企改革將成重頭戲

  • 發佈時間:2015-12-15 12:31:34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王曉晴)在昨天舉行的網易經濟學家年會上,英國前首相布朗、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等齊聚一堂,對中國經濟進行展望和闡釋。與會專家認為,中國經濟運作處於合理區間,布朗甚至稱中國6.5%的增長目標讓任何一個國家都嫉妒。多位經濟學家還對時下備受關注的供給側改革“把脈問診”,稱國企改革將成為供給側改革的重頭戲。

  ●布朗建言中國依靠創新驅動

  在論壇上,布朗高度讚賞中國在過去30年取得的經濟發展成績,6.5%的經濟增長率目標會讓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嫉妒。他説,中國6.5%的經濟增長率相當於美國的2%-3%和歐盟的1.5%-2%,因此,中國能夠增長6.5%,對世界上其他國家有非常大的貢獻。“中國的製造業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們有能力在進出口方面取得更多的成功,成為世界發展的動力,但是中國製造業需要去創造,需要更多高科技的含量為未來創造出更好的産品,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創新經濟的發展。”

  布朗強調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國已經成為G20的輪值主席,全球都在矚目中國,未來取決於國際合作。他建議在亞洲市場和歐洲市場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因此必須建立起更好的基礎設施,這樣才能承載快速的人口增長所帶來的挑戰。“亞投行把我們、非洲、中東這樣的國家連接起來,可以向非洲進行基礎設施投資,所生産的産品不僅僅是為了交易、貿易,以及向其他的國家進行出口,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互惠共贏。”

  對於外界評論的中國經濟下行,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黃有光認為,所謂中國經濟發展的減速往往被誇大了,7%的增長還是在高速向上,只是沒有以前的高速度而已。“中國經濟已非吳下阿蒙,現在每個百分點的增長率不可以和以前的等量齊觀,以每個百分點的增長率所代表實際産量之增長而言,現在1個百分點等於10年前的2.5個百分點,所以即使中國現在的經濟年成長率跌到4%,實際增加量卻等於10年前的10%,15年前的16%,20年前的24%,25年前的40%,這是非常大的量,如果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就可以避免誇大中國經濟減速的影響。”

  ●國企改革成供給側改革重點

  供給側改革是本次論壇的熱點話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直言:“如果我們國企不改革的話,要實現每年6.5%的年均增長困難是很大的,回避國企改革去講供給側改革可能是不得要領的,因為國企改革才是貨真價實的供給側改革。”

  張文魁分析,國企雖然在GDP裏只佔25%左右,但是它所造成的資源錯配是全方位的,而不僅僅是只有這1/4有資源錯配,這個資源錯配和市場扭曲,對現在的經濟增長造成了嚴重的拖累。模擬分析發現,如果每年拿出10%的國有企業來進行股權多元化改革,改成混合所有制,實行真正的市場化,以十年期限進行模擬的話,每年平均可以提高GDP的增速大約是0.5個百分點。他説:“通過這種模擬的測算,完全可以説國企改革是貨真價實的供給側改革。”在解決路徑上,張文魁建議從股權結構改革著手,只有股權有一定程度的多元化和一定程度的分散化才能激活市場。

  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則建議以整體上市推進國企混改。他説,推進國有企業整體上市是國企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有利於解決國企體制機制弊端,是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重要形式,也是大型企業的普遍資本組織形式。同時,整體上市通常是在保持控股權的情況下進行的産權制度改革,因此,整體上市應成為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著力點。不過,季曉南坦言,國企改革好比拆遷,阻力重重,“中石化2013年底106萬員工,中石油106萬,而國際大型油企殼牌9.7萬,美孚10.4萬人,相差巨大,問題那麼多人不願意離開,就像拆遷,它堅決不拆,你怎麼解決,所以改革很複雜。既要看到堅持問題導向,什麼問題突出就要努力改什麼,同時要務求實效,還要求得穩定,這是我們深化國企改革需要處理好的關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