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區生物醫藥産業活力迸發

  • 發佈時間:2015-12-15 09:32:07  來源:濱海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時報記者 王梓 報道

  近日,開發區企業百螢生物自主研發的熒光核酸染料成功推向市場。該企業掌握的核心技術,填補了國內熒游標記、熒光探針領域的市場空白。百螢生物只是今年濱海新區生物醫藥産業大發展背後的一個縮影。過去一年,新區生物醫藥企業活力十足。僅今年上半年,新區就新增生物醫藥科技型企業121家。目前新區生物醫藥産業已聚集了77家市級以上研發中心、113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與99家科技小巨人企業。本市50%以上的生物技術和現代醫藥企業落戶新區,其産業及市場規模均以年均40%的增長率快速提升。

  企業活力迸發 成果多點開花

  一直以來,生物醫藥産業作為新區的八大支柱産業之一,始終承擔著科技自主創新、吸收先進成果的使命。最近一段時間,新區很多生物醫藥企業先後步入了成果收穫期,在技術和産品上不斷在市場上叫響新區品牌。

  如由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所聯合新區藥企天津康希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重組埃博拉疫苗日前正式啟動了在獅子山的Ⅱ期臨床試驗,開創了我國科技人員走出國門,在境外進行疫苗臨床研究“零”的突破;賽諾醫療的心臟支架系統臨床試驗成果登上了2015年美國經導管心血管治療學會議(TCT),並在歐洲開展了正規臨床驗證試驗,一舉打破了國外産品在我國高端冠脈介入醫療器械領域的壟斷地位,摘掉國産“仿製”帽子;溥瀛生物自主研發的原創原研治療用生物製品(基因工程)國家1.1類新藥獲批,將於年底啟動臨床試驗研究。

  高端平臺激增 塑造産業集群

  今年年初,由聯合研究院牽頭承擔的重大專項課題——“系列化、國際化的國家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新藥研發綜合性大平臺建設”正式通過驗收,成為全國10個綜合性大平臺之一。導師引領以及“保姆”般的服務,使這裡成為了生物醫藥企業創新創業的沃土,並孵化出了康希諾、丹娜生物等知名藥企。

  隨著濱海新區生物醫藥企業的崛起,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天津藥物研究院、濱海華大基因産業研究院等一批專業化、高水準産業平臺也在向著高端化、專業化方向不斷發展。而這些産業平臺對於新區生物醫藥産業聚集以及高端化發展起到了極大的助推作用。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生物醫藥産業發展平臺正在新區加速設立。如由位列中國民營醫藥商業企業首位的九州通醫藥集團投資建設的九州通綠谷醫藥健康産業園、天津賽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在臨港經濟區投資建設的總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的“診斷治療藥物及醫療設備産業園”“北大賽德核技術應用研究院”及致力於將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優秀項目及先進技術成果引進新區的中英生物醫藥技術轉化與産業化基地等。

  政策東風勁吹 産業發展加碼

  “國外大公司目前在生物藥物市場上仍佔據壟斷地位,國內企業與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不過,我國生物醫藥産業潛力很大,且最近迎來了發展良機。”在今年舉行的2015中國蛋白藥品質與技術創新研討會上,天津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裁、中國蛋白藥物品質聯盟秘書長史晉海曾向記者透露,近幾年,一些重要生物技術産品專利在歐美將紛紛到期,屆時將迎來專利懸崖,這為我國生物技術藥物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在政策層面,國內生物醫藥産業也正在迎來諸多利好。《中國製造2025》明確把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作為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今年頒布的《生物類似藥研發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縮短了新藥審批時間。另外,我國還將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MAH)列入試點,國家同時啟動藥品法修改、醫藥用輔料監管條例研究等,並擴編藥品評審中心等。

  天津藥物研究院副院長閆鳳英錶示,新區不僅是生物醫藥企業聚集地區,還面臨著多重戰略機遇疊加。在政策東風的吹動下,生物醫藥産業有望實現提速發展。

  根據規劃,到“十三五”末,新區將引進和獲得新藥證書100個、臨床批文300個,重點引進和培養國內外大項目大企業20家、國際級研發中心20家,吸引超過800家生物醫藥類創新型企業聚集,産值過100億元的大型生産企業超過5家,力爭産值突破1600億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