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田埂上走來的農機專家

  • 發佈時間:2015-12-15 07:33:3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馬玉文/圖

  辦公桌上堆起的厚厚的《現代農機與裝備》、《農業科學技術》雜誌和一副黑色的老花鏡,讓李躍文看來是一個地道的學者。可打開桌面下的抽屜,裏面擺放的測尺、扳手、螺絲錐、電流錶這樣的機械工具又讓人對他的形象琢磨不準。

  妻子説他是一個土人,整天的跟農業機具和土地打交道,下鄉回來從頭到腳都挂著土。村民、農機手和同事卻説他一點也不土,是個有水準的農機專家。

  操著一口方言的李躍文是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農機推廣站站長,助理工程師。1982年畢業于晉東南地區農業機械化學校農業機械專業的他,要求從分配的公社團委書記崗位改派為公社農機管理員。他説:“學為所用,自己就是喜歡擺弄這些農業機械。”

  如今,57歲的李躍文在農機推廣這個崗位上呆了33年。説起農機推廣工作來,李躍文沒有直接入題。“武鄉的地形是東西長而高、中間低而窄的黃土丘陵山區。土壤多為沙壤土、混黏土和白土,春季雨水少土幹。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穀子和薯類。”他説。

  從農村出來的他在工作之初還是跑遍了整個縣域的溝地和坡地,了解農業的整體情況。

  他説:“把握了這些才能決定什麼樣的農機具適合推廣給農民,哪些農機具適合用於土地。”

  “自己動手開機器看看。”是李躍文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從新技術引進、試驗到示範,從新機具安裝調試到維修保養,他習慣了自己上手操作示範。經常是自己演練一遍,然後農機手操作,自己邊指揮邊跟著機器在土裏往返跑。

  在他看來,自己就是從土裏跑出來的,而這些恰恰是啟發自己引進農業機械、改造農機具的靈感,是自己做好農機推廣工作的經驗源頭。

  經過三年的探索,李躍文研究的穀子機械化免間苗播種技術成功運用,打破了“人工間苗”制約穀子規模化種植的瓶頸,間苗用工從每畝3-4個減少到1個的同時畝均減少損耗的種子0.3公斤。這一技術在“全國穀子機械化生産研討會”上得到了農機化專家的肯定。

  説起這些技術和機具時,李躍文總是不自禁地在紙上畫圖講解或是蹲下身子作出播種操作的動作。

  33年的默默持守和埋頭探索,也讓武鄉這個山區農業縣的農機化得到很大發展。從1992年到2014年,化肥深施、機械鋪膜、玉米單粒點種、秸稈粉碎還田、保護性耕作等農機具和農機化技術,從示範推向了大面積應用。

  2015年,李躍文得到“全國十佳農技推廣標兵”項目資助。妻子李雪玲説:“職位不高、職稱不高,但這個榮譽在他心裏的位置很高。”對於幹了一輩子農機化工作的李躍文來説,他更喜歡自己被稱為農機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