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環保“潮”人 “垃圾”專家
- 發佈時間:2015-12-15 01:30:3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星燦爛·創新創業群英譜
本報記者 李 艷
如果您關注環保、固廢領域,那最該關注的公眾號,一定是“固廢觀察”,每天一期推送的專業文章深入淺出;如果您想要找一幫志同道合的環保人士,那一定要通過微信加入“垃友群”,這裡面活躍的都是中國最熱心環保的有識之士。
而這些都是上海環境院院長張益的“傑作”。
最有號召力的“群主”
在張益看來,這幾年,因為垃圾處理而引發的一系列群體性事件,是每一個環衛工作者無法回避但又難以訴説的尷尬。他認為,這一方面是垃圾處理設施的達標問題本身做的不夠到位、不夠透明、信任缺失,從業者應當自省;另一方面是群眾對垃圾處理工作不了解,尤其是存在“鄰避效應”,這種心理需要從業者的長期努力才能破冰。
為了讓行業內外的人更深刻地理解環保,張益創辦了“固廢觀察”和“垃友群”等,為交流垃圾處理、污泥處置和土壤修復等領域的經驗和資訊搭建了嶄新的公眾平臺。“固廢觀察”每天都會更新環保領域的政策標準、行業管理、技術進步和産業發展等方面的專家觀點和熱點資訊,業內影響範圍非常廣泛。
張益的同事告訴記者,很少人知道,“固廢觀察”上那些精闢的見解,有的是張益請專家好友撰寫的,更多的是他自己忙裏抽閒整理的,為此他每天至少花3小時閱覽各種資料、蒐集重要資訊。
最過硬的環保專家
上海的老港填埋場曾經是當地人最怕去的地方之一,惡臭、蒼蠅是那裏的標誌。現在的老港卻已經完全變了模樣。
當年,為了解決老港的問題,張益和他的團隊想了許多辦法。陳善平是上海環境院的副院長,也是張益的學生。他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回憶,為了老港的項目,張益帶著大家在蒼蠅堆裏吃飯、討論、睡覺,終於針對垃圾填埋場超大面源敞開空間內垃圾惡臭持續産生、無序擴散、控制難度大等問題,開發除了精細化填埋、移動式捕集和蓄熱式燃燒凈化的臭氣全過程削減與生態凈化整合技術,實現惡臭濃度降低70%。
實際上,張益的科研成果不止這些。針對傳統垃圾收運方法效率低、易産生二次污染的問題,他帶領團隊研發了預壓式壓縮機;針對傳統垃圾轉運站“高進平出”或“平進低出”設計中坡道佔地面積大的問題,他研發了“平進平出”式轉机站節能節地技術,有效降低了垃圾轉運站的選址難度,在無錫市太湖轉運站得到了應用。他研發的垃圾分類收集與高效轉運關鍵技術和裝備,可使生活垃圾轉運成本下降10%、收運效率提高10%以上,在上海垃圾集運系統得到了應用。
最有頭腦的院長
上海環境院的發展與張益緊緊聯繫在一起是在1997年。當時,上海環境院從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變為差額補貼事業單位,張益由上海市環衛局轉入上海環境院工作。從2002年至2015年,上海環境院先後經歷了組建企業單位,進入上海環境集團、進行改制,企業性質由“全民所有制”改成“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等種種變化和轉型。其間,張益先後擔任上海環境院的副院長、總工程師、院長,一手主導了上海環境院的改革和發展。
張益一直堅信,上海環境院應在原有的規劃、設計、監測等方面業務的品牌積累上,保持和發展市場,全力發展戰略重點業務,用規劃“高舉高打”、用設計“穩步拓展”、用監測“客觀評價”、用科研“長效發展”,使工程“高度定制”,採取“以設計諮詢為基礎,以科技發展為突破,以EPC業務發展為重點”的三位一體戰略。現在的上海環境院是同類企業的標桿,産值躍居同行業前列。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