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結構性改革促增長動力轉換

  • 發佈時間:2015-12-14 13:55: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郭洪海、戴琳琳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結構性改革促增長動力轉換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郭洪海、戴琳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供給側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成為關注熱點。13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改革論壇暨中國體改研究會2015年年會上,官員、專家和學者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等重大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在總結行政審批、投融資、財稅金融、國有企業、價格、創新創業、電力、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面的進展後,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指出,明年改革要特別突出問題導向,抓住關鍵節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有利於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有利於激活市場、釋放活力、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新舉措。連維良透露,在電力體制改革邁出關鍵步伐後,石油天然氣、鹽業等重要行業改革方案即將出臺。

  據統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已召開19次,審議了一批重要改革方案。改革成為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會議最集中的議題。各部門已出臺經濟體制改革文件達100多個。

  在解讀十三五規劃時,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特別強調了“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後可能會更加注意這幾個字,這幾個字的含金量極高,使今後改革的內涵更加豐富,其實也是針對當前突出的經濟問題。當前還存在經濟下行壓力,效益下滑,價格下跌等等問題,這些都是表像,其病根還是結構性的問題,必須要通過結構性改革來解決。”楊偉民説。

  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2%,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5%,雖然這兩項指標較此前有所回升,但仍很微弱,經濟回暖基礎並不牢固。

  中國體改研究會會長彭森指出,中長期內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完善構建産業新體系急需的體制機制,優化要素資源配置,提升全要素生産率,以制度創新激發市場活力,釋放發展潛力,化解潛在的風險,短期則需要促進改革措施真正落地,比如處置僵屍企業必須建立市場退出機制,綜合運用市場競爭和法律規範的舉措有力推進。

  為了確保改革措施落地見成效,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提出應從整體性視角全面深化結構性改革,解決生産與消費、金融與實體經濟、科技與經濟、教育與發展等四大脫節問題,理順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兩個關係,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形成與現階段發展相匹配和相適應的新的國家治理結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他特別指出了改革“空轉”現象,“近兩年,財政方面發的文件將近40個,一個月差不多發2個,這麼多文件發下去,下面的反映是這個文件還沒有消化,新的文件又來了,更談不上執行和落地了。這還只是財政部門,還有其他部門,教育的、醫改的,各個部門發的文件可能不比財政少多少,加起來這些文件都到地方去了,怎麼去貫徹落實?”劉尚希説,改革的推動方式應做一些改革,“如果不做改革,按照現在的方式,大家忙於發文件,忙於傳達文件,忙於監督,下面忙於彙報,改革很可能就出現了在冰上開車現象,輪子在轉,車不往前走,出現改革打滑、空轉現象。”

  從過去強調的需求側管理到現在熱議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著認識加深和共識凝聚,改革目標愈發明確,路徑愈發清晰,改革紅利將逐漸釋放,孕育更強的經濟增長新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