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媒:中國高價買石油成“香餑餑” 歐佩克重心轉向中國

  • 發佈時間:2015-12-14 11: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外媒稱,中國降低了對一些全球最大石油供應國的依賴,市場供應過剩幫助北京進一步使外國石油來源多元化。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10日報道,根據最新的中國海關數據,最近幾年,中國從沙烏地阿拉伯、利比亞等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進口的石油大幅下降,同時從俄羅斯和巴西進口了更多石油。儘管歐佩克仍然是重要供應方,中國逾一半的石油進口來自歐佩克,但中國在過去5年有意降低對其關鍵供應集團的依賴。

  中國的石油需求(用於汽車、柴油發電機和工廠等)主要由來自歐佩克的進口石油滿足,這種需求還幫助國際油價漲至每桶100美元以上。然而在油價持續上升之際,供應中斷現象卻越來越頻繁。從利比亞到南蘇丹,這些供應中斷事件提醒中國,有必要讓供應來源多元化並建設石油儲備。

  中國從2010年到今年10月的月度進口數據顯示出多元化計劃取得的成功。儘管中國對外國石油的依賴繼續上升,但今年10月,歐佩克在中國石油進口中的份額降至55%,2012年中期曾達到近70%的峰值。

  報道稱,儘管在中國大舉投資伊拉克數個大型油田之後,伊拉克增加了對中國的石油出口,但沙特和伊朗在中國石油進口中的份額在過去5年逐步下降,而利比亞不再向中國供應石油。俄羅斯成為主要受益者,其他受益者包括巴西、哥倫比亞和阿曼。

  中國2011年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2014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自2012年以來,隨著北京方面尋求推動經濟再平衡,把重心從重工業轉向消費,中國經濟增長逐漸放緩,但美國能源部的數據顯示,在去年全球增加的石油消費量中,中國佔了40%以上。

  報道稱,歐佩克早就把重心轉向中國。美國頁巖油繁榮降低了美國對中東、西非和拉美石油的依賴,歐洲需求下降也使歐佩克加速轉向中國和其他核心亞洲市場,從而重塑全球石油貿易流動。

  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制定了將長期出口置於短期收入之上的戰略,尋找更多亞洲買家(也就是中國買家)是這個戰略的一部分。它們的目標是確保自己的市場份額不會進一步下降。

  報道稱,但在當今供應過度的石油市場,長期為外國石油支付高價的中國有了太多選擇。針對這種情況,沙特和伊朗多次派遣石油官員前往北京與買家洽談,爭取達成長期協議。

  但中國與俄羅斯、巴西以及其他國家簽署的“貸款換石油”協議,讓沙特及其他歐佩克成員國更難奪取市場份額。中國早就表示,通過雙邊協議獲得石油比在公開市場購買更為有利。沙特也試圖讓中國人投資其國內市場。如果對伊朗的制裁取消的話,來自該國的新增石油出口只會加劇競爭。 報道稱,不過並非所有的中國投資都會直接轉化為石油運抵中國港口。中國在委內瑞拉、哈薩克和厄瓜多或投下重金或提供了大筆貸款,但迄今沒有看到回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