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大學生微創業的奇思妙想“落地生根”

  • 發佈時間:2015-12-13 10:55:17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月12日,在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舉行的“2015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成果發佈會上,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樹明為獲獎選手頒獎。當日, 50個獲獎項目獲得總計50萬元的資金支援,並與風投機構面對面進行交流洽談。本報記者 趙迪/攝

  當吳雅婧要在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的活動中心註冊公司時,周圍不少人説她有點“異想天開”。

  這樣的情形在她想要實現“用耳朵代替眼睛上網”時,也遇到過。那時,她堅持自己的想法,不僅寫出了能自動朗讀網頁的手機語音合成瀏覽器程式,還辦了一個網站。

  “沒嘗試怎麼就知道不可能呢?創業第一步都不敢邁出,今後怎麼面對市場挑戰!”吳雅婧毅然向學校提交了申請,然後從工商局、稅務局到會計師事務所、銀行一一跑下來,這個1995年出生的小女生成了“吳總”。

  12月12日,吳雅婧的項目獲得“2015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金獎。本次活動由KAB全國推廣辦公室和廣東省廣發證券社會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青年報社及相關高校團委、KAB創業俱樂部協辦,旨在積極倡導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樹立崇尚創新、創業致富的價值導向,大力培育企業家精神和創客文化,將奇思妙想、創新創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創業活動。

  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孫樹明表示,國務院、團中央多次下發文件支援創新創業工作,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創新創業形勢下,“大學生微創業行動”應運而生,讓微創業的奇思妙想“落地生根”。

  “2015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從全國高校遴選出50個獲獎項目,提供總計50萬元的資金支援。獲得金獎的大學生創業團隊中既有來自“985”、“211”高校的“學霸”,也有高職高專院校的高技能人才,項目涵蓋環保、農業、網際網路金融、智慧硬體、文化藝術等領域。

  從微創業起步,“小菜鳥”找到大方向

  “這個項目很有社會價值。”一位投資人對吳雅婧的路演項目很感興趣,但他在讚賞的同時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議,“你剛才講述的方式要做優化”。另一位投資人則直言,技術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內容運營。

  能與創投“大咖”面對面,吳雅婧非常激動,她覺得“找到了下一步的方向”。正是參加KAB創業俱樂部舉辦的各種創業培訓和比賽,她才一步步從“小菜鳥”走上金獎的領獎臺。在創業之初,她並不知道怎樣把業餘作品轉換成産品,“不明確用戶在哪,不懂得如何營利”,她甚至曾以為“只要App上線就能一下子推廣出去”。

  在一次比賽中,需要小組共同完成一個市場調查分析、銷售策劃活動。組員們幫助她把目標用戶首先定位在大學生的父母,才“邁過了創業的第一道坎”。“一次次這樣的機會和歷練,我感覺自己越來越踩上了創業的節拍,創業的夢想並不遙遠。”吳雅婧説。

  “創業教育是一粒種子,創業實踐是激發大學生走上創業之路的引擎。”中國青年報社黨組書記、社長、總編輯張坤表示,KAB全國推廣辦公室積極落實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交予的任務,積極推廣KAB創業教育項目走進高校,積極探索服務大學生創業實踐。“大學生微創業行動”利用KAB創業教育10年來的基礎,給大學生創業者以扶持和指導,鼓勵大學生積極投身創業行動。他認為,大學生在網際網路時代可以更好地集中自己的優勢資源,從小微項目起步。

  從研究太陽能供電技術到聚焦柔性晶硅電池,1994年出生的劉一鋒在實驗室堅持了6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他的家鄉陜西漢中受到波及,晚上經常斷電,這讓他産生了能否利用太陽能發電的念頭,“我們一開始並沒有想到會做成一個企業,完全是出於一種興趣和責任感”。

  直到去年9月,他的技術取得關鍵性突破,拿到8項專利授權,具備了經濟價值和實用價值。與此同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越來越好,天使投資找到府來,成立公司水到渠成。

  創造寬容失敗的環境讓年輕人敢於嘗試

  “屢戰屢敗必自省,屢敗屢戰必有成。”來自北京農學院的劉永強經常用這句話給自己打氣,多次嘗試創業。他設計過一款床上電腦桌,聯繫了好幾個廠商生産並在高校推廣,然而在賣了100多張桌子後,其中的一家廠商卻大規模仿製並率先註冊了專利。

  對那次“慘痛經歷”,劉永強記憶猶新。他目前在做生鮮配送項目,物流配送是這類項目的一大痛點,他發現在社區設立自提箱是一個好辦法,可以節省大量時間。於是,團隊設計了一款生鮮保溫自提箱,可以把溫度控制在零下20攝氏度到零上10攝氏度,延長農産品保鮮時間。這次,他首先想到去申請專利。

  “大學生創業即使失敗了也是一種財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鄧漢慧表示,在大學裏做微創業項目依託學校、老師和校友資源,“就像在游泳池裏游泳”,可以積累經驗,培育企業家精神。未必每個人都會創業,但是每個職業都需要創新。

  鄧漢慧認為,當下很多人都認識到創業很重要,但真正行動的人還不夠多。所以,創造一個容許失敗、鼓勵創新的環境至關重要,在智慧財産權保護等方面完善法律法規,才能讓更多年輕人敢於嘗試。

  “大學生只要有熱情有點子,就應該往前走一步。”在廣發信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浩看來,一旦選擇創業,工作時間會非常長,睡眠會非常少,甚至連做夢都要想著公司的事情——“伺候好”客戶、時刻關注競爭對手的動向、激勵員工去做事、承受巨大的壓力……但是只要堅持下來,就會有全新的人生收穫,“因為每天都需要作決策,或大或小的決策都將決定企業的走向和未來,會鍛鍊全方面的能力”。

  微創業急需更多專業化創業服務

  “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要多利用學科優勢和自己的特長,堅持自己的初心、夢想和責任感。”創業一年來,劉一鋒覺得大學生創業面臨比較大的問題,是在社會經驗、為人處世方面不足,他期待,“大學生微創業行動”的主辦方能夠給予創業小夥伴們持續的幫助,“使大學生創業者真正走向社會,做有需求、有實用價值的項目和初創企業”。

  在12日的發佈會上,在50名獲獎者、創投“大咖”與微創業導師代表的共同見證下,“大學生微創業俱樂部”正式成立。“我們將繼續利用KAB創業俱樂部10年來積累的創業資源,為大學生搭建更容易成功的創業服務平臺。”張坤表示,當前創業服務需要更多專業化機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下,參與創業服務的人和機構變多了,但和3000萬大學生的訴求相比,專業的創業服務機構還是太少,“我們盼望更多有責任感和高水準的社會企業加入”。

  孫樹明表示,作為行業內領先的境內外資本市場綜合服務商,廣發證券將繼續發揮專業優勢為大學生普及投資理財和企業融資知識,分享優秀企業成功商業模式和運營管理模式,為大學生未來的創業做好準備,助力青年創業者成為未來的上市公司總裁。

  本報北京12月12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