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網裝上精準控制“紅綠燈”

  • 發佈時間:2015-12-12 01:30:3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 曄

  接上洗衣機電源清洗衣服,打開微波爐熱一杯牛奶,收音機正在播放一首新歌……12月11日,家住南京市五塘新村的管女士,在家中正忙著家務,一切跟往常沒有什麼不同。

  這裡是南京城北的老城區,住了幾十萬人,周邊還有許多企業、學校和醫院。

  但是,居民們不知道,一場“人為模擬”的故障即將在這裡的220千伏輸電線路上發生。一旦線路中斷,數十萬用戶的電力載荷將轉移到鄰近的另一條220千伏線路上,大大超過那條線路的實際承載容量,最終把周邊的線路完全“擠爆”,造成南京主城電網大面積癱瘓。

  就在即將“崩潰”的關鍵時刻,遠在十幾公里外的燕子磯變電站,隱藏於此的一位功力深厚的“高手”,往線路上注入了一定向量的電壓,迅速提升了線路的供電電流,挽救了不堪重負的輸電線路。

  這位“高手”就是我國首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南京西環網UPFC(統一潮流控制器)工程,也是國際上首個使用MMC(模組化多電平換流)技術的UPFC工程,標誌著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最先進的柔性輸電技術獲得成功。

  大城市的電力線路就跟地面道路一樣,負荷年年遞增。通俗地説就是,有的線路“吃不飽”,有的線路“快擠爆”。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只有兩個,一是新建線路,空中或地下都行;二是改造現有線路,換用阻抗更小的導線,增加輸電電流。

  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王旭介紹,一個220千伏空中輸電走廊的寬度需要14米,這在本就擁擠不堪的大都市裏可能性極低,而建設地下輸電管廊也是困難重重。同時更換線路導線必然要對周邊用戶採取長時間停電措施。

  UPFC技術的“掌門人”、南瑞繼保董事長沈國榮院士表示:“我們發現電網運作中有一些以往技術手段解決不了的問題,比如潮流分配不均,有些線路潮流過重,有些線路存在N—1過載問題等,UPFC就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UPFC工程其實就是利用歐姆定律”,國網江蘇電科院總工李群告訴記者,電力導線存在電阻,電阻阻礙的是電流,就如同道路不平坦要阻攔它們一樣。想要使通過的電流增多,就必須增大電壓。

  通過UPFC,可以在220千伏線路上施加最大不超過26.5千伏的電壓,並確保穩定在上下10%的安全波動範圍內。電壓越大,通過電流越多,輸送的電功率就越大。

  UPFC是柔性交流輸電技術的集大成者,代表著未來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方向。南京西環網工程是除美國、南韓外,全球第三個商業運營的UPFC工程,並且比前國外技術更先進。

  據李群介紹,我國是率先採用MMC技術的UPFC工程,輸出的補償電壓與正弦波非常接近,諧波分量小,能夠保護電網、延長設備壽命。

  該工程所用到的一切設備均來自國內自主製造。

  2014年6月,南京西環網UPFC工程開工,投資2.2億元。在保持現有網架結構不變、不新建輸電通道的前提下,UPFC工程解決了潮流控制、供電能力提升等難題,可提升南京西環網供電能力30%,約60萬千瓦,年增供電量約25億千瓦時,可替代一條投資10億元以上的220千伏線路。

  (科技日報南京12月11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