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用“供給側改革”應對中等收入陷阱考驗

  • 發佈時間:2015-12-11 16:29:19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 劉天縱 通訊員 李雲 熊麗

  8日,應省發改委、湖北省現代服務業領軍人才培訓班邀請,著名經濟學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赴華中科技大學,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熱點。

  要注重中長期的供給側改革

  “中國經濟預計未來增速在6%至7%之間。”賈康説,當前,經濟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投資出口占比太大,消費佔比太小”的時代正在遠去,“供給跟不上需求”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障礙。“iPhone6S上市國內消費者排隊購買、節假日大量遊客去國外血拼,究其緣由,與國內供給側乏力有關。”賈康表示,中國經濟應更注重中長期的供給側改革,取代短期需求調控為主的發展模式。要實施從控制人口數量轉向優化實施人力資本戰略,全面實施財稅金融改革,不斷解除“金融抑制”,有效支援實體經濟,併為企業經營創業活動“鬆綁”、“減負”,激發微觀經濟活力。

  他説,在優化供給側環境機制中,要強調以高效的制度供給和開放的市場空間,激發微觀主體創新、創業、創造的潛能,構建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新動力。

  權力部門要敢於革自己的命

  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體制改革是重中之重。

  賈康認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要以經濟體制改革推進其他方面的改革。同時,政府作用的有效發揮必須以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為前提。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源於市場機制得不到充分發揮。有的地方,權力部門對資源的直接配置過多、不合理干預太多。因此,必須管住權力部門“閒不住的手”。

  賈康説,“閒不住的手”之所以到處亂伸,是因為背後有利益作祟。如果各權力部門都不願對自己下“狠手”,都不願革自己的命,改革怎麼推進?所以,改革將是一場攻堅戰,兌現改革承諾更是一場大考。改革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

  中等收入陷阱考驗到來

  “新常態,‘新’已明朗,但‘常’未實現。”賈康認為,“常”是在我國國民經濟合乎邏輯地從高速向中高速轉化後,要完成探底和企穩,對接一個盡可能時間長久的發展升級版,要“常”在這種“增長品質提升”、“人民群眾得實惠且實惠可持續”的狀態上。“如果經濟繼續下行,沒有新動力源對衝下行因素,會不會把我們拖入‘中等收入陷阱’?”賈康説,要看到中國的發展潛力、韌性、迴旋餘地,跨越陷阱要配套新的供給側改革制度,激發創新因素。

  賈康表示,消費在國民經濟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對供給側的要求越來越高。倒逼之下,“供給側改革”的效果直接關係到中國經濟轉型能否平穩落地。我國需要適當擴張需求,但更需要理性的供給管理,通過創新來優化産業結構、調動消費需求,增強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發展後勁,把“新”引到“常”的狀態上來。

  小知識

  所謂“供給側”,即供給方面。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取決於經濟中需求和供給的相對平衡。凱恩斯學派強調通過需求管理來調節經濟週期,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時通過加大政府公共支出來保持經濟的穩定;古典學派和供給學派強調供給一方的作用,強調通過財政貨幣政策激勵生産企業調整産品結構、提升産品品質,強調依靠技術進步和生産效率的提升來提高國民經濟的供給能力。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中央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