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西進印度 中國手機勝算幾何

  • 發佈時間:2015-12-09 22:30:4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旭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小米和富士康聯手在印度製造手機的消息引發關注,而關注之下竟發現印度手機市場早已被視為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未來幾年內最誘人的一塊“肥肉”,在此背景下,中企又能否從吸引了全球諸多品牌群雄逐鹿的印度手機市場中殺出重圍呢?

  紅利大對手多

  近兩年,中國、美國智慧手機市場逐漸趨於飽和,而印度智慧手機市場依舊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有數據顯示,2014年印度智慧手機的普及率僅為30%,遠低於全球平均水準72%。印度手機市場被業內視為“五年前的中國”。

  雖然自2014年起,中國手機廠商進入印度市場的速度開始加快,從今年5月份至今,已有小米、魅族、酷派等多家廠商在印度召開了發佈會,宣佈在印度的發展戰略。

  但事實上,中國手機廠商早就開始“耕耘”印度市場。2010年8月,華為邁出了中國智慧手機品牌印度之旅的第一步,隨後,小米、OPPO、魅族、一加、聯想、金立等中國手機廠商一路向西,先後抵達印度開發智慧手機市場。他們耕耘著尚待開發的印度智慧手機市場,希望建立一方之地。

  然而,“早開發”並不意味著“早收穫”,目前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市場仍面臨激烈競爭。一面是來自已經在印度佔據重要市場地位的印度本土手機品牌,市場調研機構IDC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二季度,印度本土品牌手機“三巨頭”Micromax、Intex和Lava的市場份額總共達到了35%。本土品牌的定位普遍很低,主攻二三四線城鎮和農村的線下渠道,這使得印度國內的普通民眾一般會將本土品牌的手機作為他們的第一選擇。

  另一面則是來自植根印度市場許久的國際大型手機品牌。IDC數據顯示,三星佔據了印度市場23%的份額,其他包括新力、HTC、蘋果等品牌均在印度有一定的影響力。隨著印度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民眾能夠購買得起這種國際品牌的智慧手機。

  相比之下,中國手機廠商仍處於後進的地位。除聯想在印度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並在今年前三季度的銷售中躋身前五位,其他進入印度的中國手機廠商,如小米、華為、金立等,市場份額均約佔12%。

  還要摸爬滾打

  除市場競爭外,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發展還面臨其他難題,比如基礎設施欠缺以及尚未有一個相對完善的手機線上渠道體系,運營商網路和物流體系相對滯後。

  正如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助理研究員李天國所指出的,雖然印度電子消費品市場發展潛力很大,印度的消費者購買力尚沒有充分挖掘,在未來隨著印度經濟的增長,印度的消費市場需求將不斷擴大。另外,印度的消費文化和習慣與國內不同,生産、銷售和服務網路還不夠完善,要培育成熟的營商環境和消費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

  那麼中國手機廠商應該如何突出重圍?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導師黃迎虹認為,中國手機品牌還需要在廣告上下大功夫,單純依賴於網路行銷可能將市場局限于年輕人而導致銷售渠道相對狹窄等。事實上,大部分印度人仍習慣從報紙和電視渠道了解産品資訊,中國的手機廠商們也在盡可能地貼合這一需求。今年6月,小米手機投入30多萬美元選擇印度歷史最悠久的英文報紙《印度時報》頭版做廣告。

  李天國認為,手機行業不僅僅是在銷售産品,而且還涉及到其他配套服務,而對長期投資來説,這些配套服務顯得更加重要。國內廠商想真正打入印度市場,需要足夠了解和把握其國情和文化,迎合當地消費者需求,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品牌聲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