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日報評論員:又一個不同尋常豐收年

  • 發佈時間:2015-12-09 06: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本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農豐天下安。我國迎來又一個糧食豐收年,為全年經濟形勢描繪了濃重一筆。

  糧食增産是一件大事,對國民經濟穩增長、調結構具有重要意義,也對世界農産品市場和農業形勢産生巨大影響。今年我國糧食生産情況特殊,連年爬坡後,增産難度越來越大;農業資源環境約束增強和國內外糧食價格倒挂,糧食生産面臨闖好市場關難題;經濟新常態要求糧食産量穩定,也對糧食生産的品質和效益提出更高要求,調整農業結構勢在必行。在種種複雜情況下實現增産,這個豐收不同尋常、彌足珍貴。

  不同尋常在於增産難度加大、成本提高。糧食生産就像跳高,隨著越跳越高,提升的難度也就越來越大。連年增産,可能會讓許多人習以為常甚至不那麼在意,但連續十二年增産即使放在世界農業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排名前6位的主要産糧國中,除中國外,只有美國和印度曾實現過五連增。連年豐收並非自然而然,既是主産區、種糧農民、農業工作者艱苦努力的凝結,也是消耗大量水土資源投入大量物化成本換來的。

  不同尋常在於糧食生産的效益約束凸顯。我國持續改革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不再上調、玉米臨儲價格首次下降引發了糧價下行,農民種糧積極性面臨挑戰。連續多年,國內外糧食價格倒挂使得傳統糧食扶持政策效應被削弱,近年來豐收恰逢國內糧食庫存高企、國外糧食進口衝擊加劇,部分地區亟待防範可能出現的“賣糧難”。

  不同尋常在於糧食安全的發展理念更新。面對水土資源亮起的紅燈,國家已決心把不健康的産能從糧食生産中淘汰出去,明確糧食生産要向綠色增産邁進。對於習慣於大水大肥大藥等生産方式的不少地方來説,要從過去過於追求數量提高,轉變到更注重品質安全和品質提升,要從過於追求總量增産轉變到重視短缺性品種和口糧作物上。這是一個極具挑戰的過程。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不同尋常的豐收背後是我們不同尋常的努力,持續加大農業投入、持續提升科技水準、持續創新生産方式,既證明了近年來中央採取的一系列重農抓糧的政策是成功的,更證明了我們有能力與時俱進地走出一條兼顧産量、品質、效益的糧食可持續發展道路。同時也告訴我們,伴隨農業生産進入高成本時代,支援糧食發展的政策取向不能變、力度不能松。必須堅持“三農”投入只增不減,建立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充分發揮補貼政策的引導作用,保持農業政策的精準性針對性;必須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推動金融資源向“三農”傾斜。

  連續豐收為農業結構調整、方式轉變奠定了基礎。長遠看,既要注重當期糧食産量,更要注重提高糧食産能。糧食産量可根據市場需求調節,但糧食産能必須確保鞏固提升。為此,要堅守耕地紅線,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提升耕地品質;搞好民族種業、加快推進農機化、“網際網路+”與農業深度融合,為糧食生産插上科技的翅膀。實施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才能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目標。(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經濟日報評論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