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分析師評外貿數據:進口降幅縮窄不代表需求回升

  • 發佈時間:2015-12-08 15:00:59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分析師評11月外貿數據:進口降幅縮窄不代表需求回升)

  海關總署今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11月出口同比下降6.8%,連續5個月下滑,差于預期的下降5%;進口同比下降8.7%,大幅好于預期的兩位數跌幅,連續13個月下滑,為有外貿數據記錄以來首次出現;11月貿易順差541億美元,自上月616億美元的記錄高位回落。

  此外,海關總署表示,中國11月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2,較10月回落0.8,表明明年年初我國出口壓力仍然較大。

  分析師們普遍認為中國進出口數據短期內明顯回暖可能性較小,即便進口降幅縮窄但可能受季節性因素和基期效影響,真實需求未必改善,後續需要貨幣和財政繼續發力以刺激經濟。

  以下為分析師評論: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 劉利剛:明年價格效應或消失,進口增長將改善

  進口疲弱意味著國內需求持續不振。但是,由於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大宗商品價格開始大幅下跌,價格效應對於進口增長的影響開始消失。展望未來,隨著價格效應消失,2016年中國的進口增長將開始改善。

  11月份中國的外匯儲備下降872.2億美元至3.44萬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持續面臨資本流出的壓力。但是,11月份歐元和日元分別大幅貶值約4%和2%,這是導致外匯儲備下降的部分原因。此外,過去三個月中國的貿易順差平均為580億美元,這一較大的貿易順差將緩解資本外流的壓力,並緩解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由於中國持續推進資本賬戶開放,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未來將增大,這與“三元悖論”的理論是一致的,即在穩定匯率、獨立貨幣政策和資本賬戶開放這三個目標之中,一個經濟體只能同時達到其中兩個目標,不可能三個目標都同時實現。在人民幣被納入SDR之後,央行將繼續承諾開放資本賬戶,由於中國將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三元悖論”預示著中國必須實施浮動的匯率政策。我們預料,未來匯率波動性將上升。

  ——上海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胡月曉:高順差不改國際收支凈流出,降準可期

  進出口狀況如宏觀經濟一樣,延續"底部徘徊"態勢。出口在海外經濟企穩但復蘇有限情況下,表現平穩,下降幅度有所收窄;進口則在價格基數效應下,有更大幅度的收窄。預計未來也將維持增速低迷但高順差的格局,這是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格局所決定的。高順差如果下來反而有問題了。

  商品高順差改變不了中國國際收支凈流出的狀況,要維持中性貨幣環境,“沖銷”性質的降準仍然是未來可期待的政策。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外部環境改善趨勢顯著,出口回升可期

  今年以來中國出口同比臺階式下降,與中國實際有效匯率偏高、低端製造業轉移等有關。反觀歐洲、日本則受益於其巨幅匯率貶值,出口顯著好轉。

  從歷史經驗來看,除匯率因素外,中國出口增速滯後於美歐日經濟增長。2015年以來,美國經濟增速較為穩定,而歐洲、日本經濟回升趨勢顯著,中國出口回升是大勢所趨。

  ——申萬宏觀分析師李慧勇 邱滌凡:進口縮窄主要因去年基數較低,不宜過度樂觀

  ①出口增速跌幅微升,外部需求仍然疲軟。從海外主要經濟體PMI來看,歐、日、香港仍在底部徘徊,美國甚至跌破分界線,創下6年新低。外部環境整體仍然低迷,成熟經濟體的復蘇基礎並不牢固。出口先導指數進一步回落,年底出口料將維持低增速。

  ②進口增速改善超預期,內需和商品價格維持低迷。11月中採PMI新訂單和進口分項指數集體下滑,顯示國內需求依然低迷,而且11月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下行。在此背景下,11月進口跌幅超預期收窄主要是因為去年基數較低,而並非出現實質性改善,不宜過度樂觀。

  ③衰退性貿易順差回落,對於GDP和人民幣匯率的支撐效果有所減弱。後期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繼續加碼,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重點。我們認為,供給側改革一是針對舊經濟,淘汰過剩産能、房地産去庫存和國企改革,二是針對新經濟,促進供給帶動需求,包括基礎技術創新、優化投融資環境和培育企業家。未來新經濟的三個方向值得關注:第一個是服務業,第二個是智慧化和大數據,第三個是資産管理。

  ——華寶信託分析師 聶文:聖誕效應促進口回升,出口難現明顯改善

  進口好于預期,這與12月海外聖誕假日效應,部分企業增加庫存有關,國內投資沒有太大改善,且大宗商品價格10-11月大幅下跌。

  未來進出口壓力仍大,人民幣有效匯率持續走高,對其他國家出口影響較大。

  後續幾年出口難出現明顯轉變,中國貿易佔全球比重已在12-13%的高位,繼續擴張比較難,國際經濟也正處在調整期、低速增長期,再加上中國勞動力成本也已偏高。

  中國經濟增長以往靠城鎮化和對外出口,今年兩方面因素都快速下滑,外貿低迷也波及投資消費。未來政策力度大不大,還得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GDP目標的設定。若設在6.5%左右,將側重供給側改革,若設在7%左右,更偏重需求側,投資扶持。貨幣政策未來以下調存準為主,利率已處於歷史低位。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劉學智:外需疲弱,內需不足雙雙施壓貿易數據

  進出口延續負增長,反映出當前外貿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出口負增長主要原因是外需比較疲弱,PMI出口訂單指數雖然回升但整體還是比較低的,而且全球其他國家出口基本也是負增長。

  進口雖然降幅收窄,但依然是負值,表明進口需求比較弱,是國內需求不足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交織而成的結果。

  人民幣有貶值的壓力,尤其是目前美聯儲加息預期進一步加強,而國內貨幣持續寬鬆。但中長期來看,不存在大幅度貶值的可能性,匯率主要還是反映經濟運作的狀況。雖然目前經濟的確面臨下行壓力,但畢竟還是中高速增長,長期前景依然看好。

  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速在6.9-7%之間,整體比較平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 張永軍:進口降幅縮窄不代表真實需求上升

  從數據看11月進口下降5.6%,前幾個月百分之十幾的降幅明顯收窄,主要與包括原油在內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去年同期在低位,基數價格變化不大導致降幅收縮,主要受價格因素影響,並不意味著真實需求有顯著變化。

  而前11個月出口下降2.2%;進口下降14.4%;貿易順差擴大63%,雖然順差擴大從數字核算上看對GDP有正面影響,但因整體貿易規模縮小,內外需雙雙下降,全年進出口增幅下降已成定局,經濟疲弱的態勢並沒有改變。海關總署今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11月出口同比下降6.8%,連續5個月下滑,差于預期的下降5%;進口同比下降8.7%,大幅好于預期的兩位數跌幅,連續13個月下滑,為有外貿數據記錄以來首次出現;11月貿易順差541億美元,自上月616億美元的記錄高位回落。

  此外,海關總署表示,中國11月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2,較10月回落0.8,表明明年年初我國出口壓力仍然較大。

  分析師們普遍認為中國進出口數據短期內明顯回暖可能性較小,即便進口降幅縮窄但可能受季節性因素和基期效影響,真實需求未必改善,後續需要貨幣和財政繼續發力以刺激經濟。

  以下為分析師評論: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 劉利剛:明年價格效應或消失,進口增長將改善

  進口疲弱意味著國內需求持續不振。但是,由於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大宗商品價格開始大幅下跌,價格效應對於進口增長的影響開始消失。展望未來,隨著價格效應消失,2016年中國的進口增長將開始改善。

  11月份中國的外匯儲備下降872.2億美元至3.44萬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持續面臨資本流出的壓力。但是,11月份歐元和日元分別大幅貶值約4%和2%,這是導致外匯儲備下降的部分原因。此外,過去三個月中國的貿易順差平均為580億美元,這一較大的貿易順差將緩解資本外流的壓力,並緩解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由於中國持續推進資本賬戶開放,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未來將增大,這與“三元悖論”的理論是一致的,即在穩定匯率、獨立貨幣政策和資本賬戶開放這三個目標之中,一個經濟體只能同時達到其中兩個目標,不可能三個目標都同時實現。在人民幣被納入SDR之後,央行將繼續承諾開放資本賬戶,由於中國將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三元悖論”預示著中國必須實施浮動的匯率政策。我們預料,未來匯率波動性將上升。

  ——上海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胡月曉:高順差不改國際收支凈流出,降準可期

  進出口狀況如宏觀經濟一樣,延續"底部徘徊"態勢。出口在海外經濟企穩但復蘇有限情況下,表現平穩,下降幅度有所收窄;進口則在價格基數效應下,有更大幅度的收窄。預計未來也將維持增速低迷但高順差的格局,這是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格局所決定的。高順差如果下來反而有問題了。

  商品高順差改變不了中國國際收支凈流出的狀況,要維持中性貨幣環境,“沖銷”性質的降準仍然是未來可期待的政策。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外部環境改善趨勢顯著,出口回升可期

  今年以來中國出口同比臺階式下降,與中國實際有效匯率偏高、低端製造業轉移等有關。反觀歐洲、日本則受益於其巨幅匯率貶值,出口顯著好轉。

  從歷史經驗來看,除匯率因素外,中國出口增速滯後於美歐日經濟增長。2015年以來,美國經濟增速較為穩定,而歐洲、日本經濟回升趨勢顯著,中國出口回升是大勢所趨。

  ——申萬宏觀分析師李慧勇 邱滌凡:進口縮窄主要因去年基數較低,不宜過度樂觀

  ①出口增速跌幅微升,外部需求仍然疲軟。從海外主要經濟體PMI來看,歐、日、香港仍在底部徘徊,美國甚至跌破分界線,創下6年新低。外部環境整體仍然低迷,成熟經濟體的復蘇基礎並不牢固。出口先導指數進一步回落,年底出口料將維持低增速。

  ②進口增速改善超預期,內需和商品價格維持低迷。11月中採PMI新訂單和進口分項指數集體下滑,顯示國內需求依然低迷,而且11月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下行。在此背景下,11月進口跌幅超預期收窄主要是因為去年基數較低,而並非出現實質性改善,不宜過度樂觀。

  ③衰退性貿易順差回落,對於GDP和人民幣匯率的支撐效果有所減弱。後期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繼續加碼,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重點。我們認為,供給側改革一是針對舊經濟,淘汰過剩産能、房地産去庫存和國企改革,二是針對新經濟,促進供給帶動需求,包括基礎技術創新、優化投融資環境和培育企業家。未來新經濟的三個方向值得關注:第一個是服務業,第二個是智慧化和大數據,第三個是資産管理。

  ——華寶信託分析師 聶文:聖誕效應促進口回升,出口難現明顯改善

  進口好于預期,這與12月海外聖誕假日效應,部分企業增加庫存有關,國內投資沒有太大改善,且大宗商品價格10-11月大幅下跌。

  未來進出口壓力仍大,人民幣有效匯率持續走高,對其他國家出口影響較大。

  後續幾年出口難出現明顯轉變,中國貿易佔全球比重已在12-13%的高位,繼續擴張比較難,國際經濟也正處在調整期、低速增長期,再加上中國勞動力成本也已偏高。

  中國經濟增長以往靠城鎮化和對外出口,今年兩方面因素都快速下滑,外貿低迷也波及投資消費。未來政策力度大不大,還得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GDP目標的設定。若設在6.5%左右,將側重供給側改革,若設在7%左右,更偏重需求側,投資扶持。貨幣政策未來以下調存準為主,利率已處於歷史低位。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劉學智:外需疲弱,內需不足雙雙施壓貿易數據

  進出口延續負增長,反映出當前外貿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出口負增長主要原因是外需比較疲弱,PMI出口訂單指數雖然回升但整體還是比較低的,而且全球其他國家出口基本也是負增長。

  進口雖然降幅收窄,但依然是負值,表明進口需求比較弱,是國內需求不足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交織而成的結果。

  人民幣有貶值的壓力,尤其是目前美聯儲加息預期進一步加強,而國內貨幣持續寬鬆。但中長期來看,不存在大幅度貶值的可能性,匯率主要還是反映經濟運作的狀況。雖然目前經濟的確面臨下行壓力,但畢竟還是中高速增長,長期前景依然看好。

  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速在6.9-7%之間,整體比較平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 張永軍:進口降幅縮窄不代表真實需求上升

  從數據看11月進口下降5.6%,前幾個月百分之十幾的降幅明顯收窄,主要與包括原油在內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去年同期在低位,基數價格變化不大導致降幅收縮,主要受價格因素影響,並不意味著真實需求有顯著變化。

  而前11個月出口下降2.2%;進口下降14.4%;貿易順差擴大63%,雖然順差擴大從數字核算上看對GDP有正面影響,但因整體貿易規模縮小,內外需雙雙下降,全年進出口增幅下降已成定局,經濟疲弱的態勢並沒有改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