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義大利7品牌橄欖油涉嫌商業欺詐:在中國電商有售

  • 發佈時間:2015-12-08 07:4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義大利7品牌橄欖油涉嫌商業欺詐;涉事品牌在中國電商 有售

  因含有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來自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進口特級初榨橄欖油正受到國內消費者的追捧。然而就在近日,義大利多個品牌橄欖油被查出“摻假”、以次充好問題。不少中國食客表示“很受傷”。

  據義大利都靈檢查人員稱,包括卡拉佩利(Carapelli)在內的7個橄欖油知名品牌涉嫌商業欺詐,以普通橄欖油冒充特級初榨橄欖油,正在接受義大利當局調查。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國內電商平臺仍有多款涉事品牌“特級初榨橄欖油”在售,且標注和規格相同的同款産品價格相差懸殊。業內人士透露,根據進口成本推算,售價“低得出奇”的高端橄欖油中恐不乏“摻假”産品。

  橄欖油行業屢現“摻假”,對於“檢測技術為監管的主要障礙”的説法,研究人員給予否認。專家建議,針對摻假的“欺詐”行為及橄欖油市場亂象應加強監管,確保消費者利益。

  曝光

  義大利橄欖油再現以次充好

  據外媒報道,義大利都靈檢察官近期對包括卡拉佩利、Primadonna在內的7個義大利橄欖油品牌樣本分析發現,其産品並不符合歐盟對於特級初榨橄欖油的“商標準則”。這意味著接近半數的義大利橄欖油品牌涉嫌以次充好、商業欺詐。

  在回應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歐盟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健康與食品安全相關事務新聞發言人昂立科·布裏韋歐表示,此次披露的義大利橄欖油事件問題不是“摻假”,而是“錯貼標簽”。義大利消費者協會主席則認為,這一欺騙行為造成的損害巨大,不僅對於消費者,對於整個義大利製造産品的形象都影響巨大。這是“可恥的商業行為”,需要官方採取及時的行動。

  因氣候和蟲害問題,去年義大利橄欖産量較低,橄欖油産量隨之減少三分之一, 價格猛漲。大牌特級初榨橄欖油每升售價8.5歐元(58元 人民幣 ),而普通橄欖油一升售價不到5歐元(34元人民幣)。如用普通橄欖油冒充特級初榨,每升可多賺24元。

  報道稱,商業欺詐罪名成立後,這些涉事廠商將面臨每瓶涉假橄欖油2000歐元(1.4萬元人民幣)的罰款,但涉嫌欺詐的橄欖油數量並未披露。

  這並非橄欖油“摻假”首次被曝光。早在2011年,義大利調查者就針對指控調查了一些大型生産商,稱其將國內油與一些西班牙、希臘、摩洛哥和突尼西亞“廉價油”摻在一起銷售,甚至有橄欖油經銷商曾因試圖將葵花籽油、榛子油等當成橄欖油銷售而獲罪入獄。

  在這些“摻假”行為中,最常見的手法為在“特級初榨橄欖油”中摻雜次品,如加入低級初榨橄欖油。更有甚者,直接用其他種類的油進行摻加。業內人士透露,以葵花籽油、大豆油等為原料摻入銅葉綠素冒充橄欖油,成本僅只有正宗特級初榨橄欖油的三分之一左右,暴利驚人。

  市場

  低價橄欖油恐為摻假産品

  在我國食用油市場,被追捧為“液體黃金”的橄欖油越來越受消費者的喜愛。公開資料顯示,進口橄欖油于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且需求量呈逐年增長態勢,2014年進口量已達到4.2萬噸。

  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家商超發現,目前在售橄欖油以義大利、西班牙進口品牌居多,超半數産品包裝上都標注著“特級初榨”字樣,而價格卻從30元到300元不等,最大相差近10倍。

  由於資訊披露不全,目前尚無法得知涉事義大利橄欖油是否出口到中國。但在國內某知名電商平臺,被曝光的卡拉佩利、Bertolli、Coricelli等多個義大利橄欖油品牌均在銷售,且售價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其中,同樣標注為義大利卡拉佩利“特級初榨”的橄欖油(1升裝),最低售價為79元,最高售價卻達到612元,價格相差近8倍。

  新京報記者致電多家電商平臺賣家,其銷售人員均表示行業內確實有摻假現象,但自家所售均為正品。但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根據關稅、增值稅、運輸費、促銷費等一系列成本推算,標價30幾元的進口橄欖油恐多為摻假産品,“除非賣家賠本甩貨,否則以這樣的價格很難買到真正的原裝進口特級初榨橄欖油”。

  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料及油脂技術工作組組長何東平認為,橄欖油市場品牌眾多,品質不一。普通消費者對橄欖油缺乏足夠認識,導致企業與消費者對橄欖油的相關資訊不對稱。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初榨橄欖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對降低動脈脂肪硬化有幫助,同時又不降低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因此通常認為“特級初榨橄欖油”比普通橄欖油營養價值要高。無論摻雜了何種油,名不副實的産品都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監管

  國內外正在完善相關監管

  摻假橄欖油僅是進口食品問題的一個側面。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從進口食品中檢出不合格商品的數量迅速增加,2014年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3503批、2.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61.9%和209.1%。

  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林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相對健全的歐洲,近年來相繼曝出橄欖油摻假等非傳統食品安全問題。因此,新版《食品安全法》針對進出口食品專門設立了一個章節,有十幾條具體的規定。

  林偉表示,更加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已從國內延伸到了境外的源頭,以實現全過程監管。監管部門要對進口國家和地區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進行檢查和評估,體系檢查不符合國家要求的,不準許其産品進口中國。同時要求境內的進口商作為進口食品的品質安全第一責任人,對境外的生産企業和出口商,進行檢查和審核。

  此外,歐盟也于近日修訂了橄欖油和橄欖渣油的特性及相關分析方法法規,包括脂肪酸組成、三萜醇含量的測定,以及用氣相色譜法測定脂肪酸甲酯的含量等。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及橄欖油出口重要區域相關法規的完善,有助於清除進口橄欖油市場亂象。

  ■ 小貼士

  橄欖油分哪幾種?

  國際橄欖油協會將可食用橄欖油分為初榨橄欖油和精煉橄欖油(果渣油)兩大類、5個級別。另根據歐盟規定,特級初榨橄欖油必須是低溫機械式壓榨,而精煉橄欖油是不允許使用“初榨”等相關名稱的。

  特級初榨的橄欖油要求在鮮果採摘後24小時內加工出油,口味最佳,果汁淡黃綠色至金黃色,酸度不超過1%,可以直接食用或用於護膚。優質初榨橄欖油酸性值不超過2%,普通初榨橄欖油的酸性值則不超過3.3%。

  純橄欖油則是精煉油與一定比例(通常為10%至30%)的初榨油混合,以調和味道和顏色,其酸性值一般在1.5%以下,呈透明的淡金黃色。通常來説,不是橄欖油産地國家出品的橄欖油,很有可能屬於這個類別。

  精煉橄欖油是通過溶解法從油渣中提取並經過精煉而得到的橄欖油,這種油保持了最初的原天然油的甘油酯結構,可與一定比例的初榨橄欖油混合,其酸性值一般在1.5%以下。

  如何拆穿摻假橄欖油?

  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與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的多位研究人員曾發表學術論文證實,同步熒光光譜法可以進行橄欖油摻假的快速鑒別篩查,且無需複雜的樣品前處理,只要摻兌1%即可被檢出。

  此外,不少公司也加入了對抗食品造假的行動中,如美國好市多連鎖超市,就存有橄欖樹DNA的數據庫用以追蹤他們出售的橄欖油;美國天然食品零售商全食公司則依賴於和供應商密切的夥伴關係隨機抽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