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大數據走廊加速成型 産業持續擴大仍面臨關鍵難題
- 發佈時間:2015-12-08 07:4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河北京津冀大數據交易中心於12月3日在北京成立,這是京津冀區域首個大數據資源互聯及交易機制。然而分析認為,三地産業結構差異、戰略新興産業共性難題等仍困擾三地政府及産業各方。
據了解,河北省承德市將與中關村大數據交易平臺投資2億元成立河北京津冀大數據交易中心,並與中關村大數據資源打通,實現數據資産確權、評估、抵押貸款、證券化及交易等服務。同時啟動的還有河北大數據人才培訓基地、大數據産業園等相關機制。
河北京津冀大數據交易中心董事長、中關村樹海集團創始人秦翯説,該數據交易平臺將提供京津冀區域數據資産登記、數據資産託管管理、商品交易、資産交易、數據資産金融産品設計服務、數據資産證券化等。
工業和資訊化部資訊化和軟體服務業司副司長陳英認為,以河北京津冀大數據交易中心成立為代表,京津冀發展大數據具有政策、産業結構、自然氣候、産業鏈配套等系列優勢。大數據將為區域協同創新帶來新動力。
記者調查發現,正是順應京津冀協同創新趨勢,近年來,北京中關村及河北、天津各方正圍繞大數據“做文章”。而在中關村示範區帶動下,三地正形成“中關村數據研發服務,承德、張家口數據存儲,天津數據裝備製造”為主線的“京津冀大數據走廊”。
圍繞大數據資源,目前京津冀區域正形成新的産業分工、經濟動能,並推動三地産業結構升級轉型,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球大數據、雲計算産業城市群。
各方認為,大數據將成為京津冀中長期投資的熱點領域,也將為區域帶來“綠色産值”。
張北雲計算阿裏雲業務建設負責人、賽伯樂投資集團雲基礎事業部負責人居靜説,北京與張北可以形成全球大數據通用的“前店後廠”格局,即核心數據和關鍵應用留在北京,海量數據存儲、耗電的雲計算應用放到張北的機房。這樣不僅為北京疏解人口,也讓張北豐富清潔能源得到高效利用。
而秦翯估算,隨著河北京津冀大數據交易中心啟動,京津冀區域五年內能建成全國最大的大數據交易市場,總交易規模超過千億元。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建成京津冀大數據走廊及産業聚集區將是個漫長的過程,而唯有突破專業人才、産業應用及資産數據化等關鍵問題,才能有效促進京津冀大數據産業鏈做大做強。
首先,數據應用和産業化水準待提升,吸引産業鏈企業入駐。入駐張北雲計算基地的賽爾新技術公司總經理武文忠認為,讓數據應用和産業盈利能力增強是考驗河北天津等地的難題。比如,張北需要幫助企業實現盈利,如若不然,更多的企業難有入駐的積極性。
賽伯樂集團管理合夥人張輝表示,三地可以嘗試製定鼓勵政策,推動順應區域整體産業佈局的數據中心建設、採購得到支援鼓勵。
其次,津冀兩地大數據人才培養能力待提升,延攬政策待創新。多位受訪人士建議,三地協同發展大數據産業,專業人才是關鍵卻也是當前的“短板”。三地需要以産業需求為導向,通過市場機制讓河北、天津當地培養出數據人才,並帶動更多青年創客圍繞大數據創業創新,實現既有創業人才的區域流動。
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説,大數據人才培訓基地落地當地,將有效服務當地人才培養、産業升級。而後續通過政策洼地效應,當地將吸引更多人才到來。
再者,數據資産化及以“數”融資仍待深化。秦翯認為,大數據交易中存在這不同標準,交易要素不健全和不對稱等制約著交易。因此,大量的數據交易活動範圍仍受限制。唯有三地打通數據交易的資訊平臺、披露平臺,才有可能進一步加速數據資源變資産的過程。
網際網路領域分析師許強認為,三地圍繞大數據的産業效應仍須強化。例如,三地間大數據不僅要實現自由流動、資産賦值確權,更要讓數據資産在區域內實現均等的可評估、可抵押,以此撬動大數據企業的融資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