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促進科學理解 加強國際合作

  • 發佈時間:2015-12-08 01:30:5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日視點

  本報駐法國記者 李宏策

  12月4日,科技部會同中國氣象局在巴黎氣候大會上舉辦主題邊會,深度解讀《第三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下稱,第三次評估報告)主要結論,促進國際社會從科學研究視角理解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並借此加強中國科學家更廣泛地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

  評估報告得出13項主要結論

  第三次評估報告編寫專家組組長、國務院參事劉燕華向與會者介紹了報告的基本情況。他表示,報告是由科技部、中國氣象局、中科院、工程院牽頭,聯合多部門共同編制,由500多位權威學者組成的專家組歷時4年完成的。目前報告已出版,共計200余萬字,其中主報告80萬字,內容包括氣候變化的事實、歸因和未來趨勢,氣候變化的影響與適應問題,減緩氣候變化措施,氣候變化的經濟社會影響評估,以及政策、行動及國際合作等五個部分。

  劉燕華詳細解讀了第三次評估報告得出的13個主要結論,主要是:近百年(1909年—2011年)來中國陸地區域平均增溫速率高於全球平均值,達0.9℃—1.5℃,近15年來氣溫上升趨緩,但仍然處在近百年來氣溫最高的階段;全國平均年降水量具有明顯的區域分佈差異,沿海地區海平面1980年—2012年期間上升速率為2.9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速率;未來中國區域氣溫、降水量將繼續上升,極端事件還將增加,海平面將繼續上升,自然災害風險等級處於全球較高水準;2020年可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40%到45%的上限目標;近期的技術升級、産品價值鏈提升、第二産業內部和産品結構調整與優化對節能減碳的效益貢獻較大,中長期來看,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對未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至關重要;林業碳匯是當前和未來重要的增加碳匯途徑;2030年左右我國基本完成工業化與城鎮化,化石燃料燃燒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能在此階段達到峰值,但發展方式、政策導向和科技創新等都將對峰值時間和水準有所影響。

  劉燕華還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是中國的內在需求,挑戰與機遇並存;中國已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和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取得顯著成效,相關政策和行動仍有進一步大幅優化完善空間;中國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治理角色的重要性不斷增強,應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紮實走出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能適應全球挑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做好中國的事,為全球做貢獻

  中國工程院杜祥琬院士對第三次評估報告進行了點評。杜祥琬指出,在國際上,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評估報告是全球各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決策的基礎,具有很大影響力。而世界氣候變化評估需要中國科學家的工作。中國做好本國氣候變化評估工作是對全球氣變評估的重要支援和貢獻。從國內來看,目前還亟須加強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傳播,而這需要“有好書讀”,評估報告就是這樣一份全面的材料,可供社會各界從科學角度更深刻地認識氣候變化科學事實,從而理解並支援國家應對氣變的各項工作,以及中國參與國際治理的責任與重要性。新報告對傳播和引導社會各界全面認識氣候變化對中國帶來的影響,理解轉變發展模式,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評估有助我氣變研究與國際合作

  中國氣象局高雲副司長在會上表示,此次評估工作動員了全國範圍內16個政府部門和幾十家研究單位參與,報告反映了“十二五”以來中國科學家在氣候變化的科學事實、影響評估、應對措施及決策支援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及時回應了國際和國內對氣變熱點問題的關切。我國的評估工作明晰了中國氣變的科學事實情況,回答了氣變對中國的影響是否弊大於利,中國的排放峰值可能于何時出現,達峰可能的途徑等迫切需要了解的重要問題,因而具有重要意義。

  高雲最後表示,2016年至2022年IPCC將開始第六次評估工作,巴黎氣候大會也即將確定後2020年新的全球應對氣變機制。IPCC的科學評估與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框架下的談判進程在時間上能夠很好地契合。中國的第三次氣候評估工作為我國參與IPCC第六次評估做了廣泛的專家及研究能力上的儲備,為我國深入參與國際科學研究進程做了很好的準備。希望能夠及時啟動新一輪國家評估,緊密配合國際氣候研究和談判進展。在IPCC前五次評估工作的推動下,全球氣候變化科學研究進展非常迅速,在此背景下,我國氣候評估報告的組織方式和結構需要延續下去,以推動我國在應對氣變科學研究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從而支撐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決策並參與國際氣候治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