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國際會議組織能力日益增強

  • 發佈時間:2015-12-07 21:31:03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盧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改革開放加快了我國融入國際市場的步伐。孕育而生的國際會議,搭建起我國參與國際事務和友好國家交流與合作的橋梁。隨著我國會議産業的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水準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國際性大會來中國舉辦,我國會議組織能力也越來越得到全世界認可。

  國際會議成為會議市場的支點

  展覽+會議均堪稱經濟發展的“晴雨錶”,受宏觀經濟影響也比較大,其中,會議比展覽受到的影響更大些。那麼,會議市場在降低波動中,哪些因素支撐著産業增長?

  在我國會議産業統計分類中,支撐産業發展的有企業會議、事業單位會議、社團會議、政府會議。受2012年中央“八項規定”和“六條禁令”影響,政府會議和事業單位會議逐年減少,政府會議減少最為明顯。隨著宏觀調控政策的顯現,中國經濟出現了一些亮點。通過深化改革和轉型升級,企業會議出現增長勢頭,同時,有一些社團、事業單位的會議轉型,流向企業會議市場。企業會議對會議市場貢獻確實不小,但是由於中國經濟運作的總體態勢依然偏弱,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會議增長壓力顯而易見,能否支撐住會議市場困難很大。按會議主辦機構性質劃分會議類型,難以找到新的增長點。若按發達國家會議産業統計分類,會議市場分為國際會議和商務及會獎旅遊,用這樣的分類看市場,可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實際上我國的國際會議正在悄然成為市場的支撐點。

  首先,國際性會議增長勢頭令人刮目相看。2001年我國加入WTO後,開始吸引了一批國際會議到中國落戶。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統計報告顯示,2001年中國大陸舉辦國際會議排名第13位,2007年排名上升到第11位。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爭取舉辦國際會議的競爭十分激烈,中國大陸舉辦國際會議245場次,排名第9位,成為前10名裏的新成員。2010年,中國大陸排名上升至第8位。2011年,財政部、外交部聯合發文《關於嚴格控制在華舉辦國際會議的通知》,中國排名仍是第8位,亞太地區第1位,會議總量為302個。2012年,中國接待的國際會議數量311個,在全球排第10位。2012年底“八項規定”出臺,開始整頓會議市場各種違規亂象,政府會議減少,會議品質提高,在會議新風、産業轉型升級的大環境下,2013年中國大陸舉辦國際會議排名繼續保持在前10位。

  2014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繼續保持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地位,中國大陸進入全球500強企業數量由3家增至91家,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不斷增強。在一年多的時間裏,我國舉辦國際會議數量繼續穩步增長。據ICCA統計,中國2014年共舉辦332場國際會議,在亞太排名第二,在全球排名上由去年第10名上升至第8位。在城市排行榜中,巴黎以214場的國際會議場數蟬聯全球最佳國際會議城市。中國大陸入圍的城市一共有12個,依次為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西安、南京、廣州、武漢、天津、廈門、長沙及蘇州。

  其次,按照ICCA國際會議標準,我國舉辦國際會議的形式和目標是通過參會人員、活動安排、會期時間、服務有效性等指標,確保實質性內容能夠充分地進行交流和討論。在會議國際化標準的帶動下,我國會議産業鏈的資源整合程度、服務品質、整體性等都在不斷提高,會議的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水準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一些稱之為國際性會議,參會國別或境外參會者少,會議指標達不到ICCA國際會議標準,沒有進入統計範圍。但確實具有一定國際性的會議,其數量也有所增長。另外,國際會議涵蓋了企業舉辦的國際性會議,企業會議佔據市場的比例很大。在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推動下,中國企業的海外經營活動迎來了更多機遇,國際會議成為企業“走出去”對外交流的平臺,把國際會議作為會議産業的支點,與肯定企業會議的重要地位不矛盾,恰恰相反,企業也願意舉辦更多的國際性會議,企業會議越來越趨於國際化。

  大國形象為我國國際會議再添活力

  近年來,國際會議作為會議産業支點,不斷促進我國會議在國際化道路上發展。與此同時,我國加大了國家形象對外傳播與展示力度,給會議國際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以來,我國與世界各國交往更加頻繁,中國夢成為響徹神州大地的強音,也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紐帶。尤其通過成功舉辦高品質的APEC會議,彰顯了中國的大國形象,給會議産業國際化帶來新的活力,使會議産業在探索市場化道路上,對舉辦高端會議的思路更加清晰。據ICCA統計,2009~2014年,中國大陸舉辦國際會議排名保持在前10位。誠然,也有一些會展行業協會和國際組織,譬如國際會議中心協會(AIPC)、國際博覽聯盟(UFI)、國際展覽和活動協會(IAEE)等,統計國際會議排名與ICCA有所不同,但ICCA統計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舉辦國際會議的大致情況。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舉辦國際會議的數量,在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環境下波動很小,其背後的動力已由會議組織能力轉為大國形象的確立。

  近年來,國內外兩個環境對會議産業都存在壓力。世界經濟未出現強勢復蘇勢頭,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各國産業間競爭日益激烈,但是全球國際會議數量並沒有減少。ICCA社團數據庫中顯示,2004~2013年間共召開了103172次國際會議,其中2013年召開11685次會議,相較于2004年的7513次會議,十年內的增長幅度為35.7%。可見國際環境壓力雖然很大,但是全球國際會議數量的增長給我國會議産業提供了機遇。國際經濟形勢的複雜性決定了通過會議交流、研討、調節、解決矛盾的需求增長,産品推廣、技術創新和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方式也需要會議平臺的幫助。而從國內會議市場看,2011年財政部、外交部聯合發文《關於嚴格控制在華舉辦國際會議的通知》,以及2012年中央“八項規定”和“六條禁令”出臺後,對不符合國際會議標準、粗製濫造的所謂國際性會議進行了整頓,有很多會議在勤儉務實中出現規模縮小、會期縮短,市場化運營趨於規範,會議泡沫被擠出而會議品質得以提高,社會各界對會議産業投資回歸理性。這些都為舉辦國際會議創造了較好的環境,所以我國舉辦的國際會議未減反增,抵消了部分政府、事業單位、社團會議減少的數量,穩定了國內會議市場下滑局面。

  除上述兩個方面因素外,眾所週知,要想爭取國際會議的舉辦權,取決於舉辦國在該專業領域的學術成就,舉辦地點的國家(城市)魅力和會議及旅遊設施完備與服務水準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國家(城市)形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對於會議産業發展起步較晚的中國來説,在國際會議市場競爭中能夠爭得一席之地,中國的大國形象尤為重要。僅從今年三季度前我國舉辦的國際會議的情況看,北京隆重舉行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這是一次國際性活動,紀念大會、閱兵式、招待會、文藝晚會和專題論壇的國際化程度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説明中國已經站在世界外交大舞臺的中心,向世界再次宣示了大國地位。在大國形象會議模式帶領下,2015年北京舉辦的世界田徑錦標賽,遼寧大連市舉辦的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海舉辦的2015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以及全國各地舉辦的醫療、冶金、水泥、氣候、電子、金融、食品、飼料、體育、文化等諸多領域的國際會議和活動,成為今年會議市場的亮點。可見,我國大國地位為會議産業添活力:

  一是我國對外交流和投資的擴大和增長。在國際舞臺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很多國家願意聽聽中國的意見,了解中國是怎麼想的、中國贊成不贊成。能夠吸引眼球的會議主題亮點很多,為會議策劃和安排活動提供了更加務實的內容。二是APEC會議提出要辦成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國際會議,大國形象融入到辦會各個環節,APEC會議的策劃、組織、服務等都成為會議企業舉辦國際會議的標桿。按照ICCA國際會議標準,舉辦會議的形式和目標更適應國際會議模式,通過參會人員、活動安排、會期時間、服務有效性等指標,確保實質性內容能夠充分地進行交流和討論,會議在主題設計和活動安排方面更加國際化。三是我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願意了解中國來旅遊觀光、參加節慶活動的海外朋友出現增長態勢。國際會議和旅遊相結合,拉動市場消費也十分可觀。國家旅遊局海外旅遊推廣網站《2015年入境遊報告》顯示,2015年Q1入境遊市場較2014年同期回暖,入境遊客人群特徵、地域特色也非常明顯,亞洲、美洲、大洋洲遊客以觀光休閒為主;歐洲入境遊客以會議、商務及觀光休閒為主;非洲入境遊客以會議、商務為主。

  預計在我國大國地位影響下,舉辦國際會議增長勢頭繼續看好。從宏觀上講,我國會議産業在新常態發展環境裏,會議資源將由市場配置,政府會議被弱化退出市場,會議市場精簡了事業單位和社團會議,砍了形式主義會議,催生了新的會議,具有大國形象的國際會議浮出水面。《2011年中國會議統計分析報告》顯示,國際會議的會均消費是國內會議會均消費的3倍多,其中住宿費、餐飲費、會場費各佔三分之一。所以,會期較長的會議在住宿、餐飲和會場三項消費中支出較高,這樣的會議大都是國際會議。國際會議不僅帶動了企事業和社團會議,還更加有力地拉動了相關産業的消費。其次,因舉辦國際會議要求比較高,國際化對會議産業鏈策劃機構挑戰很大。我國國際會議數量的增長,鍛鍊了會議産業鏈相關機構,學習會議産業發達國家的經驗,適應國際化發展模式。其中挑戰最大的是會議目的地,把我國的國際會議辦成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會議,對提升我國會議産業鏈和會議目的地運作的水準具有積極意義。未來在大國形象引領下,我國會議産業國際化還要“走出去”,躋身於國際會議發達國家的行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