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期貨市場創新對接企業避險需求

  • 發佈時間:2015-12-07 21:30:56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開雄 趙曉輝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剛剛落幕的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大批現貨企業主動參會,註冊參會人數超過1300人,迫使主辦方中國期貨業協會不得不提前關閉註冊系統。

  作為專業的風險管理市場,期貨市場一直被認為是小眾市場。然而,面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現實,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主動參與期貨市場以應對價格風險。與此同時,主動創新對接企業避險需求,期貨市場自身也面對一些瓶頸急需突破,克服這些困難任重道遠。“我們現在面臨的市場價格、匯率、利率的變化,風險客觀存在,實體經濟經營風險將會進一步凸顯出來。”中國國務院發展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指出,在這種情況下,期貨機制發現價格、套期保值以及風險管理的功能將突出表現出來。

  從數據上也能明顯感受到這種趨勢。中國期貨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期貨市場共成交32.4億手,同比增長49.3%;成交金額為538.7萬億元,同比增長1.3倍。

  近年來,期貨市場加快創新,不斷探索新方式為企業提供避險服務。如大連商品交易所推出“期貨+保險”模式,通過聯合其他金融市場機構為農民提供價格保險,探索農産品市場化定價;鄭州商品交易所則設立“點基地”,將企業成功套保案例進行總結分析,並向其他企業推廣。“期貨公司通過現貨子公司開發場外期權,把企業個性化、多層次的産品和需求集中起來,由期貨公司進場對衝風險。”南華期貨總經理羅旭峰表示,由專業機構幹專業的事情,期貨公司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的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急需的現金流等資源。此外,還有如倉單串換、倉單轉換、廠庫交割、集團交割等一系列以便利實體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創新試點正在陸續展開,其核心就是更好地突出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

  然而,正如永安期貨總經理施建軍所言,我國規模以上的企業達到40萬家以上,而期貨市場內的機構法人客戶僅2.1萬家,兩者之間非常不對稱,這影響了期貨市場功能對實體經濟的作用。

  事實上,一方面是大批國有企業因為體制機制上的原因難以進入期貨市場,如財會機制、管理理念、監管機制等;另一方面也有我國期貨市場自身原因。此外,雖然市場主動創新,但場內衍生品工具不足,風險對衝手段受限,也影響了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北京工商大學教授胡俞越認為,衍生品工具不足影響了産品開發能力,影響了市場功能的發揮和創新。

  與會者還呼籲加快期貨法立法進程,加強推動監管轉型,為市場創新服務提供法律基礎和發展空間。“世界500強企業幾乎都在使用期貨市場,或是鎖定成本或是鎖定利潤。”羅旭峰呼籲企業能夠積極研究期貨市場,要有風險管理意識,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市場進行避險。“無論大宗商品價格是漲還是跌,只要價格波動的風險存在,企業都可以通過這個市場管理風險、對衝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