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綠富美”中幸福來

  • 發佈時間:2015-12-07 04:33:3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朱海洋

  幸福是什麼?對於生活在廣袤農村的人民群眾來説,答案大抵離不開環境優美、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等等。但對地方政府來説,“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如何兼得,同時還要“記得住鄉愁”?恐怕是件難事。

  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這種幸福被定義為“綠富美”,並以此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實踐目標和路徑。就在上個月,浙江在該區舉行美麗鄉村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現場會,向全省輸出“柯橋經驗”。

  綠在生態

  柯橋經濟發達,“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模式,解決了城鎮化改革和“美麗鄉村”建設中最棘手的“錢從哪來,人到哪去”的問題。但具體“美麗鄉村”怎麼建,柯橋對此設有“六化一特”標準,即美化、潔化、序化、綠化、凈化、細化、有特色。

  柯橋認為,“美麗鄉村”建設絕非運動式的“穿衣戴帽”,若一味地搞大拆大建,既不切實際,又會引發諸多矛盾,需強調科學性和可持續性。對此,在推進過程中,柯橋將其細分成“九大專項行動”,包括拆違章、裝路燈、改立面、治污水等,各項行動齊頭並進,效果十分顯著。

  “漓渚滿目綠無涯,棠棣無處不逢花。”詩句中寫的便是漓渚鎮棠棣村,但村口有個漂染廠,一直與美麗環境格格不入。今年年初,舉各方之力,這家漂染廠終於被關停搬遷。如今在原址上,一座現代化的蘭花培育大棚拔地而起,為“花木之鄉”再添風景。

  通過環境美化,許多村莊原先四處可見的黑臭河、垃圾堆,得到了整治,日常保潔也有專人負責;同時,村道硬化、亮化、綠化,不少村還建起了公園和公廁,經過管線地埋,原先密布空中的“蜘蛛網”也不復存在。村民為此都一片叫好。

  綠在生態,柯橋更重視地方特色的保護。柯岩街道新未莊社區,地處城市近郊,雖是個拆遷安置小區,卻別有風味,粉墻黛瓦、小橋流水、亭臺樓閣,散發著濃郁的江南水鄉氣息,魯迅筆下虛構的“未莊”仿佛呼之欲出。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柯橋區級專項財政投入“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都在億元以上,今年更是高達3億元,加上鎮村配套投入,讓資金保障更有力,農村環境得以大大改善。

  富在口袋

  柯橋是個有名的工業強區,鄉村旅遊曾一度處於放養狀態。自“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推開後,柯橋認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美化環境固然重要,但想讓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必須以産業作依託,而釋放“美麗經濟”效能的途徑便在於鄉村旅遊。

  此前,柯橋對鄉村旅遊投入相對較少,也缺乏統一指導和規劃。對此,2012年柯橋編制了“美麗鄉村總體規劃”,對“美麗鄉村”空間佈局予以明確,鼓勵各地依託資源優勢,推出古越文化之旅、綠色鄉野之旅等7條精品線路。結合地域特色和産業佈局,柯橋提出打造柯岩等4個精品區,以及若干個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示範樣板村,並安排專項資金落實相關建設項目。

  隨著鄉村遊的火熱,柯橋下轄的平水、稽東、王壇3個南部山區鄉鎮,成了市民假日休閒的“後花園”,人氣漸旺。域內景點雖多,卻呈零散狀態,缺乏精品景點,農民直接受益難體現。對此,柯橋出臺相關政策,在3年內投入9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扶持三鎮培育壯大鄉村旅遊業。

  在柯橋看來,如何讓農民受益最為關鍵,農家樂和民宿的涌現,則解決了這一問題。地處湖塘街道的香林村,房前屋後都種有桂花,每到丹桂飄香時,便遊人如織。這幾年村裏農家樂開了不少,但都只提供餐飲,且深受“假日經濟”之擾。村黨支部書記柯新堯告訴記者,隨著周邊幾個大景點的建成開放,平日裏遊客也越來越多,這讓農家樂經營戶信心倍增,不少還準備裝修成民宿。

  以前,南部山區的新農村,夜色下一幢幢新房全是漆黑。如今農家樂、民宿的興起,不僅盤活了農村閒置房屋,還解決了農産品的出路問題,也讓農民在世代生存的土地上實現了二次就業,不少青年因此開始陸續回鄉創業。對此,柯橋十分看好這一産業。

  美在風尚

  富了口袋,更要“富”腦袋,靠什麼?柯橋的答案是:豐富的文化生活和美好的精神風尚。

  傍晚華燈初上時,無論是城市集鎮,或是山區小村,在柯橋大大小小的廣場上,都始終勁刮著一股“文藝風”,歌舞戲曲、器樂雜技,場面好不熱鬧。

  早在十多年前,柯橋區就啟動了送文化下鄉,派文化幹部下鄉輔導節目、開辦培訓班;並成立專項資金,建設文化村、文化室、文化廣場等;由群眾點單,政府來埋單,開展文化培訓和匯演。十年之中,民間文藝人才在柯橋不斷涌現。

  可做佐證的是,自2012年以來,柯橋區從鄉鎮海選到全區決賽,掀起了一場“幸福水鄉才藝秀”,各路“草根明星”紛紛登臺PK,截至目前已有600多支業餘文藝團隊、5萬多人次參與其中,可見文化生活之富有。

  景美人更美,柯橋區還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納入人居環境改善。為了讓更多人發現美、欣賞美、學習美,全區組織發動“尋找柯橋好人”,這些好人故事被改編成蓮花落、越劇等藝術作品後,更是廣為傳唱。近年來,柯橋區諸如此類的創新活動不斷,如:尋找好家風好家訓、設立善行義舉榜、開展“紅色網上游”等,都收到了良好成效。

  “現在柯橋的農村,不僅環境優美,生活富足,鄰里之間也更和諧了,就連打麻將的都少了,到了晚上,大夥都跑村裏廣場跳舞去了。這日子,城裏人恐怕都比不上!”退休老人劉傳華如是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