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估值過高?初創先驅陷入反思

  • 發佈時間:2015-12-06 21:29:32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榮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面對初創公司估值“蒸蒸日上”的現狀,美國監管機構對共同基金處理估值過程“是否合理”採取了更加審慎的做法。最近幾個月以來,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針對大型基金公司如何評估初創公司估值以及相關評估步驟是否準確體現公司價值進行了更多的問詢。

  無獨有偶。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一家線上時裝零售商成為最新一家估值達到10億美元的英國初創企業,這再度引發各方對英國科技行業是否存在炒作過熱現象的擔憂。

  反觀新興經濟體集聚的亞洲市場,創新精神引領下,各類初創公司正在蓬勃發展,並吸引著大量資本聚集。兩種截然不同的境遇,令人不免擔心,新興市場初創公司的發展是否過快了?

  “公允價值”不易得

  據基金公司晨星數據顯示,過去兩年裏,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中,至少出現了12次同一家公司不同估值的情況。比如截至今年二季度,知名投資公司富達(Fidelity)給優步(Uber)的估值是33.32美元/股,哈特福德金融服務集團給出的則是35.67美元/股,而資産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則認為Uber可以值40.02美元/股。富達和貝萊德發言人都堅稱,公司員工執行了嚴格的估值步驟並得出了最終結論。

  Morrison&Foerster律所合夥人兼主席傑伊·巴裏斯(JayBaris)表示,初創公司並不在交易所交易,因此很難得到真正的市場估值看法。問題的關鍵在於,在一堆疲軟數據面前,如何給出一個“公允價值”。

  高盛中國電信、媒體和技術投資業務主管張曉音對此表示:“大量的資本創造出許多競爭對手。如今已到了必須進行戰略整合之時。交易的初衷是為公司著想,即便是方式可能無法令創始人滿意。”

  有業內分析師認為,“獨角獸”公司在過去一年裏大面積涌現,也是資産泡沫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因為根據統計,2003年~2013年共有6萬家美國科技公司獲得風投,而2014年之前,只有39家上市和未上市公司的市值/估值達到10億美元。當10億美元的門檻被輕易跨過時,“獨角獸”公司變得不再稀奇。

  可是“虛假繁榮”?

  再以中國為例反觀新興經濟體初創企業發展現狀。

  根據北京師範大學發佈的《2015勞動力市場研究報告》,2015年以來,中國每天新增的企業數量將近1萬家,且新增的創業企業集中于網際網路、現代物流、新技術、新業態等第三産業。但在移動電商平臺“妙匯”創始人劉應強看來,這些創業企業中能存活兩年以上的,不超過25%。

  數據也顯示,今年1月~8月,共有2043個創業項目完成了融資,其中A輪融資793起,B輪融資205起。這一數據與2014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長,但與創業公司的總量相比仍然是九牛一毛,大部分創業公司都在A輪融資之前“陣亡”。

  對此,劉應強告誡創業者,中國只有25%的創業公司能存活兩年以上,創業成功的人多數是“打不死的小強”。

  劉應強從某知名天使投資機構得到的數據是,該機構每年收到的商業計劃書多達2萬份,經篩選後,會電話聯繫的創業項目有1500個,會面談的只有600個。而投資機構主投或跟投的只有其中的40個項目,“這在國內還算投資項目比較多的”。

  據彭博社報道,2010年~2014年,中國初創公司數量增長近一倍,至161萬家。英國位居第二,初創公司增長數量大約只有中國的一半。

  之所以會出現上述現象,多是因為宏觀經濟轉型背景所致。目前中國正努力讓經濟減弱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並朝著消費支出和服務業轉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採取了各種開先河的舉措,包括補貼和風投融資等,以促進網際網路、技術和發明創造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