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八小時外你和誰在一起

  • 發佈時間:2015-12-06 07:31:4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興趣愛好豐富著我們的生活空間,而將它們傳遞給更多人,就不光是找到知己同好了,還能讓越來越多人在閒暇時間收穫快樂。如果你有時間,不妨去幫助別人,讓愛好的小圈子變成公益的大圈子

  有人愛織補,有人好廚藝,有人想實現兒時當老師的夢想……在業餘時間裏,能夠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一種快樂,而用自己的興趣來滿足大家的需要,就是一種公益行為了。

  現在,在需要全社會共同扶持的減災、扶貧、支教、就醫等扶危救困公益活動外,很多人自發開展了根植于自己興趣愛好的公益活動,這些行為既形成了對自我價值的追求,更拓寬了周圍人、更多人的生活空間。

  講解志願者:

  以我之口,講述歷史的光陰

  來到博物館,我們總能發現這麼一群人,他們讓博物館走近大眾,他們讓觀眾更好地了解歷史,他們生動地講述著文物背後的故事。他們,就是講解志願者。

  陜西歷史博物館是每一個到西安旅遊的必到之處。這每天要接待數千遊客,今年暑假,參觀遊客量長時間保持在每天1.2萬人。大多數到這裡參觀過的人都對紅色馬甲有著深刻的印象,他們在排隊窗口維持秩序或為遊客講解館藏文物,耐心解答遊客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們就是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志願者。

  志願者團隊多數是大學生,他們的領頭羊卻是56歲的李循光。2012年時陜西歷史博物館啟動了招募社招志願者的工作,李循光一路過關斬將過面試、培訓、考核入選,並被推舉為社招志願者理事會的理事長。

  “我也比較喜歡文化、歷史,就覺得有這個精力來做點貢獻。到這來想把咱陜西的文化向外面再好好地推介一下。”幾年下來,李循光成了陜歷博的明星講解,他的講解並不照搬材料,總是因人而異,形式多樣。一次農民工子女參觀博物館的活動,面對的全是中小學生,無法長時間集中精力,李循光提前與學校聯繫,把學生和志願者分成相應的若干組,每組志願者有人專職講解,有人專職服務,分工明確,邊講解邊向學生們分發提前準備的糖果和小禮品,學生們聚精會神,不時舉手提問,反響非常強烈。

  “我們只能打出手語,相當於拼出‘鼎’字的音,然後告訴他們是古代的一種禮器。但是説到禮器時,孩子們又撓頭了,於是我只好把它解釋成燉肉的大鍋,是古代的王公貴族祭拜神和祖先的東西。多虧了這些志願者熱情、細心、詳細的講解,才讓他們在知識方面得到了更多的收穫,在他們心中繪出了歷史的圖畫。”提起去年帶領100多名學生來陜歷博參觀,西安第二聾啞學校的武老師記憶猶新。那天,孩子們第一次看到藍田人的頭蓋骨,都高興地睜大眼睛看起來。博物館的很多展品,都是學生以前在書本上學到的,今天終於看到了立體的實物,既興奮又好奇。博物館的志願者更是細心地準備了卡片來輔助講解,在一旁的聾校老師幫助志願者用手語翻譯,給學生們講解與文物相關的歷史故事。

  為了和孩子們有更好的交流,李循光提前組織志願者學習簡單的手語,好方便與孩子們更好地交流。李循光説,退休以後,他就主動報名做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志願者。在這裡除了能找到和他一樣喜歡歷史的“文化迷”外,志願者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希望通過自己讓遊客們與歷史文化“牽手”。

  興趣課老師:

  以趣結緣,開拓眾人的視野

  把自己的興趣做成公益,能夠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同時,也滿足別人的同類需求。

  寧波市學生藝術團管弦樂團常任指揮戚繆笛在寧波古典音樂愛好者圈子裏挺出名。這是因為他為了推廣普及古典音樂,大多數業餘時間都在做公益活動。

  戚繆笛説:“我們團隊是愛樂之友音樂交流中心,核心成員有7個人,職業有音樂專業教師、醫生等,都是利用業餘時間聚起來舉辦古典音樂鑒賞活動,這些活動都是免費的。”

  這些欣賞古典音樂的活動通常在咖啡館等場所舉辦,音響器材也常常是團員自掏腰包租賃。儘管,古典音樂欣賞活動能夠堅持下來遇到了很多困難,不時也有朋友、企業家會贊助些錢,但戚繆笛一直堅持著,在他看來,能和喜歡古典音樂的人交流是一種放鬆的方式,能把古典音樂的美傳遞給更多人是一種責任。

  從個人的愛好出發,産生的各種興趣班活躍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如果,你擅長什麼手藝、有什麼特長或者對哪些知識感興趣,總會有讓你發光發熱的地方。

  杭州的浙江自然博物館週日下午,“草根論壇”在這裡開講。昵稱為“靜靜銀河”的80後小夥和其他3位熱心志願者是這個公益活動的主講人和組織者。他們以生物、地理、天文等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出發,在工作之餘開辦科普類的互動論壇。

  了解一點宇宙的真相,雖然不會因此多賺錢,卻讓人很開心。在這裡因為興趣而獲得的知識,應該比填鴨式的知識來得印象深刻。靜靜銀河表示:“我們在一起做活動的郭一凡對宇宙學、對古生物學有興趣,但他説生活中根本沒有人可以交流。這種傾訴的慾望,使每個普通人都希望能發出自己的聲音,尤其是在自己癡迷、熟悉的領域。只不過,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大家普遍壓抑自己的愛好,這種慾望也一直被藏著。”

  在論壇的討論題目中,有“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奇妙的宇宙”“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等與人類息息相關的有趣主題;有如何從自然災害中正確逃生,低碳生活該怎麼過;有戶外旅遊的見聞與經驗,如何正確飼養寵物……有身邊隨處可見的東西,更有跨越億萬年、億萬光年的遼闊宇宙時空,這些,都可以變成他們的爭論對象。

  從戚繆笛到靜靜銀河,他們把興趣培養與公益事業結合起來,成了雙贏的局面。正如靜靜銀河所説:“做公益,不見得總是要犧牲自己、損己利人。如果能雙贏,公益項目更容易持久。”

  漢服愛好者:

  以衣為媒,呼喚文化的復興

  在西安,有時會有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的俊俏郎君和你一起坐地鐵到大明宮賞景看花。有時會有蜀紅衫,雙繡蝶、裙縷鶼鶼的俏麗佳人和你一起在繁華商圈逛街購物。在眾多志願者中,有一支特殊的文化志願者,經常身穿漢服出現在街頭,通過組織各種公益性的拜師禮、成人禮等文化活動展示傳統文化。

  近日,西安曲江樓觀道文化景區舉辦了第三屆中華禮樂大會,來自全國各地店的600多漢服愛好者齊聚一堂。禮樂大會上,開筆禮、拜師禮、成人禮、婚禮,貫穿人一生四禮的展示讓人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秦漢時的曲裾、魏晉時的褲褶服、隋唐的圓領袍衫、齊胸襦裙、宋明的褙子、道袍、襖裙…….數百種寬大飄逸、靈動脫俗的漢服競相登場,給蕭瑟的冬日平添一份瑰麗的風景。

  明艷開朗的陜西姑娘“銜蟬”是西安漢服社的一名推廣漢文化的志願者。2014年時,一次在朋友圈看到漢服活動的帖子,聯繫過後得知自己沒有漢服也可以參加很是高興。

  “漢服愛好者志願推廣並非新鮮事物。從提出復興漢服概念,到復原漢服樣式和形制,再到推廣和宣傳,經過10年多年時間,逐步形成現在的規模。”西安漢服社的負責人“回憶”介紹,漢服愛好者多以“同袍”互稱,出自《詩經·秦風·無衣》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裡的“同袍”指的是戰友。既有互稱戰友,共襄此舉的勉勵,又暗示了此處的“袍”即漢服。

  當時,銜蟬得知有同袍想在青龍寺遺址公園的櫻花林中求婚,希望大家身穿漢服出席支援後,銜蟬立刻聯繫到了轉帖的朋友,表示願意參與。當天一早,銜蟬坐了一個半小時的公交車就趕到了公園,懷著美夢成真的激動心情,第一次穿上了優雅端莊的漢制曲裾。

  “當時我也沒有感覺到尷尬,我身上穿的是正式形制的禮服,是對漢文化的準確體現。”銜蟬回憶。正是那一天,銜蟬認識到了西安市一群對漢服十分熱衷的朋友們,也逐漸了解到了真正的漢服與影視劇中的古裝不同,以及每一個傳統節日背後,身穿漢服之外還有哪些相對應的禮儀。出於對漢服和漢文化喜愛,學習檢測技術及應用專業的銜蟬最終選擇到一家漢文化傳播公司上班。

  “人們走在街上看到我們,就會問你們是幹什麼的,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詳盡講解和廣泛宣傳。”談起從事漢文化志願推廣的這些年,回憶經常身穿漢服走在大街上,帶孩子去打疫苗。前幾年,會有很多人把漢服誤認為是其他民族的衣服。但近幾年,很多人就算分不清朝代和形制,已經能知道志願者們所穿的是漢服,不是和服或韓服了。

  古代服裝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銜蟬説:“推廣漢服不是復辟一種古衣,而是需要用它喚醒大眾對傳統文化的重視。”通過漢服可以吸引人們去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喚醒人們對歷史文化的學習意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