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為百姓造福,上海做到了哪些?
- 發佈時間:2015-12-05 15:31:44 來源:新民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未來的百姓生活,必定離不開網際網路、大數據。其實眼下,大數據已經悄悄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日前,在閔行區上海雲部落TMT産業園的TMT指數資訊發佈會上,上海經濟與資訊化委員會副主任邵志清為公眾解讀:大數據為百姓造福,上海已經做到了哪些?
首先是醫院
目前,上海把所有甲級醫院互聯互通介入200多個系統,介入終端數以萬計,門診、住院、檢驗檢查等各種資訊囊括其中。這個聯網裏覆蓋很多的人群,有近4000萬的患者,其中,有2425萬上海常住人口,同時包括1000多萬外來人口。以此為基礎,上海正在建立市民健康檔案。這個大數據完全建成之後,上海市民能夠從掛號到就診、從取藥再到服藥實現全程有效的銜接,實現區域的醫療協同,緩解看病貴、看病難。大數據醫療平臺應用後,市民在就醫過程中常見的諸如重復用藥、多次檢查可以得到有效遏制。
其次是交通
今年12月1日起,上海市民可以開始智慧城市體驗。其中一個就是上海公交的APP,市民拿出智慧手機,可以看到300米或者500米半徑範圍之內有沒有適合的公交線路,還能看見這輛公交車的班次、多久能夠到達。據介紹,上海正在構建“上海停車”的數據平臺,能夠讓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找到比較好的停車位置。
邵志清同時表示,眼下大數據也有一個問題,就是隱私保護,最根本的是法律,但是在法律不健全的情況下,安全問題怎麼做呢?傳統的思維方式就是用正面的清單來命名哪些東西應該是可以開放、哪些東西是要授權的、哪些東西是不能開放的,比如基因、疾病等涉及個人隱私的數據資訊,就不能採集;還有一些數據涉及商業秘密、國家機密,也不能洩露出去。
邵志清認為,創新的方法可以以負面清單取代正面清單,這樣,對於需要預防的資訊安全問題,可以儘早介入,其他資訊則可以放開到底,從後端的處置變成前端的預防,更有利於大數據發展也有利於監管。
大數據時代還有一個數據資源有效利用、轉讓的問題。邵志清認為,政府的資源內部要共用,有些數據可以對外合規依法開放。將來,如果有人願意買賣數據資源的,就應該設立交易場所。現在,上海正在設立數據交易中心。
本報記者 張炯強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