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上綠色發展新臺階——南京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紀聞
- 發佈時間:2015-12-04 09:50: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五官農業”,南京同志曾經這樣界定農業多功能發展目標,要滿足口、鼻、眼、耳、舌的吃、聞、看、聽、品。近日赴江蘇省南京市五區鄉村採訪,又聽到新説法:“五好農業”——南京農業要做到“好吃、好聞、好看、好住、好購”。
從“五官農業”到“五好農業”,其間正是南京大力發展創新型、服務型、樞紐型、開放型、生態型“五型經濟”,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邁上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新臺階的全新時期。
“生態紅線”劃出現代農業綠色發展新境地
“生態是生存之本,環境是發展之基。我們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個標桿,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現代化建設全過程。”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黃莉新説。
今年2月,市政府下發《南京市省級生態紅線區域優化調整工作方案》,明確堅守“應保盡保”底線,留出必要的發展空間,全市劃定1630平方公里生態紅線區域,342萬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打出了加快綠色發展組合拳。
南京市積極推廣農業綠色增長模式,實施了畜禽養殖場糞便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全市大中型畜禽場的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93%;同時,加快推動秸稈還田和秸稈綜合利用,小麥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
南京艾津植保公司制訂出超過日本標準14項的稻米高標準體系,按照設計農業的最新理念和高標準要求,將安全、優質、健康的生産理念和標準,貫穿稻米産前、産中、産後的全過程,生産的“超日標”大米,52元一公斤仍供不應求。
該公司的20多名植保團隊成員,全部是本科生或研究生專業學歷。他們在省、市農委支援和指導下,創造的“艾津綠色植保模式”,受到江蘇各地農業部門和新型經營主體青睞,南京、宿遷和鹽城等地市正在積極推廣。
採訪中,記者走進江寧區湯山街道阜莊社區的南京首個環保型迴圈農業基地。“項目最大特點是控制農業生産的水排放,從源頭消除農業面源污染。”管理人員介紹説,這裡的水要經過5個凈化塘5級凈化,才回到農田灌溉渠再次利用。
在規劃建設1600平方公里美麗鄉村示範區的同時,市政府出臺生態補償辦法,以水稻種植、生態公益林、濕地和水源地保護為重點,去年全市財政安排補償資金3億元;並立法保護重要的湖泊、濕地,形成10萬公頃城鄉綠色保護網。
近年來,高淳區先後主動關停60多家企業,拒絕了近百億元投資項目。該區還聯合接壤的安徽宣城市宣州區狸橋鎮,整合、整治了3座礦山,嚴格控制上游地區對下游水質的影響,共同對裸露山體進行復綠,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南京市提出:“農村環境美要不留臟亂差死角。”全市重點整治農村環境,清理垃圾雜物,清理河塘河道,清理村民院落,清理亂堆亂放,清理旱廁豬圈等。據不完全統計:“五清理”達28749處,清理雜物和生活垃圾近萬噸。
“網際網路+”創出智慧農業加快發展新高地
創新發展,勢在必行。市委副書記龍翔認為,南京早已進入主要靠集聚集約集中發展,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産率的效率驅動階段,進而進入主要靠體制、機制、科技、人才、産業的創新和突破來實現的創新驅動階段。
“今年以來,南京市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推動現代農業建設取得六項新突破’要求,抓住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的契機,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快推動了農業科技創新、機制創新、業態創新。”副市長華靜説。
為做好和創新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工作,市委、市政府下文成立了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市委書記、市長擔任領導小組組長。為示範區建設的規劃與佈局、資金及政策支援、建設與考評管理等相關工作提供了保障。
2014年全市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規劃總面積達126萬畝,建設投入95億元,實現總産值近百億元;園區內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0個,省級以上名牌農産品47個,引進新品種456個,示範推廣203個,引進新技術116項。
園區機制創新成效顯著。浦口區的雨發生態園,通過“一園三社”,實施“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運作方式,以園區5000畝核心區的産業化發展,帶動周邊萬畝面積和3600余戶農民致富,園區附近農民年收入高出一般農戶20%以上。江蘇省農科院六合動物科學基地,建有萬頭豬場、萬隻羊場、萬籠位種兔養殖場和2000畝標準化無公害農産品種植區。500立方米厭氧發酵工程,實現種、養、加良性迴圈,成為環境和諧優美、生態景觀優良的迴圈型生態農業示範區。
畜禽糞水作沼氣發電,沼液輸進魚塘養魚,沼渣用來做種菜、種茶、種花卉苗木的肥料……浦口區雨發生態園內的農業生産鏈,把園區內的8000多畝菜地、豬圈、魚塘、雞場等做成了迴圈農業、旅遊農業。年遊客近20萬人次。
農作物的秸稈焚燒與利用,是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解決的又一大難題。棲霞區明珠飼料有限公司應用南京農業大學的微生物發酵轉化技術,一年能消化3.6萬噸秸稈生産優質有機肥,解決周邊數萬畝種養需要,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江寧區新興社區,建有900立方米的秸稈沼氣集中供氣工程,為300家農戶提供便捷的管道秸稈沼氣,每年消耗秸稈500噸,畜禽糞便300噸,可供氣11萬立方米,産生沼液、沼渣1000噸,滿足周邊500畝水稻和苗木的灌溉。
據市農委主任方中友介紹,為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創業,南京市成立由32家高等院校和農業園區單位組成的市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2013~2014兩年實現農業科技成果對接124個、成果轉化61項,僅生物農業就實現産值210億元。
政府職能加快轉變,社會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促進了企業自主技術創新。南京澤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國內申請發明專利100多項。2000畝基地中,黃蜀葵花原料畝産值5萬元,純收益4萬餘元,加工增值更在數倍、數十倍。
在南京東邦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農業物聯網上,記者看到節水灌區通過感測器調整水稻全程用水和生長,可節水15%左右。公司董事長陳澤介紹説,全省的水稻田如果都用這個方法來灌溉,節約的水夠南京市一個夏天的生活用水。
以資訊化推動農業轉型升級,以電商化提升農業産業鏈,以“網際網路+”推動農民增收,加快創新農業流通業態。市農委副主任趙雲翔介紹説,全市開設農産品電子商務網站、網店達1164個,農産品網上行銷額35.5億元。
“美麗鄉村”拓出城鄉要素融合發展新天地
南京市市長繆瑞林認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也是城鄉發展要素優化配置、融合發展、協調發展的過程。要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必須放在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總盤子裏面統籌和運作,盤活和重組土地資源,促進農業産業轉型升級。
“南京市堅持全域統籌、一體發展、創新發展,充分發揮好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行政推動作用,促進了城鄉各種生産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形成城鄉深度融合發展新格局。”市農工委書記孔令才介紹。
一起採訪調研的市農工委副書記時新峰介紹説,南京市注重城鄉統籌的政策設計,推進城鄉規劃融合,優化城鄉功能佈局,完善新型城鎮體系,著力抓好12個重點新市鎮建設,統籌推進其他16個新市鎮建設和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規劃總面積48.79平方公里的溧水區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雲集了一批全國知名科研機構的農業科創資源,聚集著15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集農業、農産品加工業和旅遊業融于一體。2014年一二三産業實現産值40多億元。
六合區竹鎮的巴布洛智慧生態農業谷,圍繞“看、玩、吃、住、購”五大功能,著力打造“五好農業”園區。15個果蔬品種、60個畜牧、肉類加工成品和半成品等健康農産品,通過“365天天巴布洛”電子商務平臺,將“五好農業”做俏做強。
一産為基礎,二産為補充,三産為龍頭。這是總規劃面積209平方公里的六合現代農業産業園區發展模式。該園區立足三産整合,形成規模養殖、特色林果、設施種植及富硒産業園等綠色生態種養加産業鏈和價值鏈,帶動數千農民增收。
農民增收,村莊更美。江寧區按照“空間優化形態美、功能配套村容美、興業民富生活美、生態優良環境美、鄉風文明和諧美”的要求,大力實施“千村整治、百村示範”工程,13個休閒農業景點入選南京“金陵休閒農業四十八景”。
高淳區的椏溪,三分山、兩分水、五分田。這種黃金比例的生態旅遊環境,多年來得不到利用和發揮。近年來打造成國際慢城後,鄉村環境大變。農婦陳孜本來在外地務工,回到村裏,辦了農家樂,一年的營業收入高達70多萬元。
鄉村休閒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一二三産業的加速融合,讓南京各區走出一條六次産業帶動綠色發展的新路子。2014年南京市全年休閒農業接待遊客超過13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超過46億元。更讓人舒心的,是鄉村整潔美麗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