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7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太湖,安全度夏第八年

  • 發佈時間:2015-12-04 07:32:14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27日下午,省太湖辦在溧陽召開關於太湖治理工作的媒體座談會,宣佈太湖連續8年實現安全度夏。

  今年是個特別的年份,它既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改革發展的規劃佈局之年,同時又是太湖治理國家總體方案近期目標完成之年。正因為此,太湖第八次實現安全度夏,意義非同一般。

  藻情總體可控

  太湖水質繼續向好

  據省太湖辦副主任張利民介紹,1-10月份,太湖水質為Ⅳ類,湖體平均綜合營養狀態指數同比基本持平,處於輕富營養狀態,其中,高錳酸鹽指數同比略有上升,但仍處於Ⅱ類;氨氮、總磷同比分別下降11.8%和3.3%,分別處於Ⅱ類和Ⅳ類;參考指標總氮同比下降7.6%,處於Ⅴ類。上述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近期(2015年)目標要求。

  流域65個重點斷面水質達標率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15條主要入湖河流有7條河流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其餘8條河流水質為Ⅳ類。

  安全度夏期間,太湖藍藻發生強度有所波動,聚集面積、平均藻密度同比相對偏高,但仍屬可控範圍,沒有發生大面積湖泛,也沒有對飲用水安全造成威脅,太湖地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均達到國家要求,各水廠供水水質全部滿足或優於國家規定標準。

  這一切來之不易。今年以來,太湖流域各地和省有關部門堅決執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認真貫徹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克服不利條件影響,全面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從而保證了太湖連續第8年安全度夏,實現了國務院提出的“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目標。

  現在,讓我們目光回望,在這個夏季,太湖發生了什麼……

  專業打撈藍藻

  全力防控“湖泛”

  6月中旬的一個午後1時許,無錫蠡園街道喇叭口藍藻打撈點,50多歲的周國良正站在打撈平臺上巡視。

  “今天雖然熱,但偏南風是第一天出現,基本沒有藍藻。”自從2007年被招募來撈藻,這位當地農民已總結出藍藻集聚的規律,“一是溫度35℃以上,二是偏南風連續出現兩天。”

  每天工作8小時,政府每天給付每人80元,每年從4月中旬一直撈到10月底……這樣的撈藻,無錫已堅持8年。“目前全市共有96個打撈點,120多條打撈船,1000多名打撈人員。”無錫市藍藻辦主任陳旭清説。

  而位於常州武進的藻水分離站,此刻正在對打撈上來的太湖藍藻進行無害化處理,利用加藥氣浮技術,促進水中藍藻的聚集、上浮。藻漿池中如潑了綠漆般的富藻水,經過兩級氣浮池後,變成了肉眼看來已相當清澈的湖水。常州市武進區農業生態服務站負責人薛玲華介紹,“藻水分離的除藻率可達到95%以上,出來後的水完全達到了國家標準,可以回排太湖。”據介紹,藻水分離站自2009年建成以來,累計處理藍藻藻漿4萬餘噸,分離産生藻泥1萬噸。

  目前,太湖藍藻處理基本實現“專業化隊伍、機械化打撈、工廠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有效減輕了水體污染。今年以來,我省全面實施藍藻、湖泛監測預警工作,累計報送各類資訊900余期。武進區創新藍藻打撈機制,通過公開招標委託專業公司開展藍藻打撈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工作;宜興市優化打撈人員年齡結構,提高打撈工作待遇,提升藍藻打撈工作效率;無錫市完成三個藻水分離站改造,試點桃花山藻粉生産工程;省水利廳、太湖辦及沿湖各地組織力量持續開展現場巡查,督促加強藍藻、水草打撈。今年以來累計打撈藍藻162.3萬噸,水草16.4萬噸。而自2007年以來,全湖已累計打撈藍藻800多萬噸。

  如何對打撈上來的藍藻進行後續處置,避免二次污染,是太湖生態治理過程中的重要一環。為此,各地也進行了多種探索。

  在太湖西岸太浦港口的紫峰農業生態園內,大片的竹柳正在藍藻的“滋養”下茁壯成長。江蘇紫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薛志君説,這是2012年從東南大學引進的竹柳種植技術,利用泵閥把太湖藻水澆灌到竹柳田內,竹柳發達根系消化吸附藍藻中的營養物質,使下排水質達到國家排放要求。“還能利用竹柳快速成材可加工成活性炭或木塑品,變廢為寶。”

  由於監測預警、打撈藍藻、生態清淤、調水引流等應急防控措施及時到位,有效應對了藍藻的大量堆積死亡,因此今年沒有發生大面積“湖泛”現象。所謂“湖泛”,是指在湖岸邊、入湖口和湖汊聚集的藍藻與發酵上浮的浮泥相混合,在厭氧狀態下分解造成水質發黑髮臭的現象。

  加大調水引流

  讓太湖水“動”起來

  “‘吃’得太多,‘動’得太少,這是太湖污染的兩大病因。”省水利廳王嶸説,“入湖污染物總量超出湖泊自凈能力,水體流動不暢,尤其像貢湖灣、梅梁湖灣和竺山湖灣,往往供水不暢,因此也是最容易暴發問題的水域。”

  5月,在京杭運河以南武進港上的遙觀南樞紐,新溝河工地上挖土機正在施工。“新溝河的主要功能是與引江濟太其他工程聯合運作,外排太湖梅梁湖水,促進水體流動。”新溝河延伸拓浚工程工程師張進松介紹。新溝河預計明年年底完工、新孟河工程也即將提上議程。今後,太湖的換水週期有望從2007年時的310天縮減到100至120天。”王嶸説,“我們通過水利工程的調度,徹底讓太湖水‘活’起來、‘動’起來。”

  為了改善太湖水體結構,促進湖區水體交換,增強水環境容量,保障水源地水質,我省在總結多年引江濟太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持續開展調水引流工作,2007年以來,常熟樞紐累計引水182.3億立方米,望亭立交累計入湖85.6億立方米。同時,為促進水體流動,梅梁湖泵站常年抽排梅梁湖水體,累計抽水出湖67.5億方。

  省水利廳聞亮介紹,調水引流取得了顯著的資源環境效益:一是通過科學調控太湖生態水位,有效抑制藍藻的暴發時間。2009年以來,隨著水利部門加大冬末初春期的調水力度,著力提高太湖應急度夏水位,太湖藍藻呈現暴發推遲、強度減弱的勢頭。二是通過優化入湖水體結構,促進湖區水源地水質持續改善。形成了從望虞河至貢湖,再分別進入梅梁湖和東太湖的兩個流場,持續改善這部分湖區的水體品質,保證了太湖水源地供水安全,也保障了東太湖往下游上海、浙江供水的水質。三是梅梁湖泵站的持續抽水出流,直接減少了湖體中的內源污染。梅梁湖泵站常年抽排梅梁湖水體,不僅加快了梅梁湖的水體交換,而且把湖體內的污染物和藍藻物質大量排出。四是通過望虞河兩側口門引水,顯著改善太湖周邊河網水質。望虞河調引江水,有一半以上的水量補充到了周邊河網,加大了水流動力,促進了有序引排,增加了環境容量,加之控源截污和河道疏浚整治措施,有效改善區域河流的水質。

  兩個“全覆蓋”

  堅決保障供水安全

  6月的一天下午2時許,無錫南泉水源廠。近岸處,用於增氧防止藍藻發臭的曝氣設施正在工作,翻騰起無數白色水花。“今年到目前為止,水質比較穩定。”南泉水源廠廠長説。

  無錫目前已採用“雙源供水”。三個水源廠,兩個在太湖邊,一個取長江水。同時,建成全國首條“安全供水高速通道”,在三個水源廠與四個水廠之間架設起管道連成一體,其作用是,“萬一哪一個水源地發生水質突變,其他水源可以實時替代,確保居民用水無憂。”

  無錫曾經進行過多次“壓力測試”,將其中一個水源廠停供24小時,結果居民完全沒有感覺。

  在蘇州吳中供水公司,一套“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處理設施正在運作。據企業負責人介紹,這套設施投資超過1.5億元,該工藝對有機污染物去除率超過50%。

  為堅決保障供水安全,省住建廳每年4月便及時啟動年度太湖應急度夏防控工作機制,召開全省城市供水安全度夏工作會議,部署供水安全度夏保障工作,並做好太湖地區城市供水水質日報和月報的報送工作。組織編寫印發了《江蘇省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評價考核標準》、《江蘇省城鎮供水水源突發性污染應急處理指導手冊(試行)》、《江蘇省城鎮供水廠臭氧-生物活性炭處理工藝運作管理指南(試行)》,指導各地提升供水安全保障工作水準。同時,修訂了江蘇省城市供水服務品質標準,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將大力促進供水服務水準的提升。

  我省還建立並升級了全省城市供水水質上報和監控系統,實現太湖流域試點城市的原水、出廠水和管網水線上監測實時數據和取水頭部視頻監控的實時傳輸;提升了供水企業水質檢測能力,按照不同供水規模建設相應等級的實驗室。近兩年對太湖流域14家城市供水企業水質等級實驗室的現場檢查顯示,太湖流域水質檢測能力和水準處於全省領先水準。

  據介紹,“十二五”以來,我省以“確保飲用水安全”為目標,指導督促各地實施備用水源地建設、區域聯合供水和自來水廠深度處理工程改造,鞏固乙太湖為水源的城市“雙源供水”和“自來水廠深度處理”兩個“全覆蓋”,加快構建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連年實現了供水安全的目標。截至2015年三季度,太湖流域已有21座自來水廠實現深度處理,總規模達660萬立方米/日;乙太湖為水源的13座自來水廠中,已有10座水廠全面實現深度處理,規模為330萬立方米/日。

  13輪專項檢查

  嚴格控制污染排放

  6月,無錫太湖新城污水處理廠的中控室。這樣一組數據:COD,23;總磷,0.17;氨氮,0.2。

  “我們廠在2007年進行了提標改造。這些指標,全部優於國家最高標準一級A。”廠長談振嬌説。新建、提標、完善管網……8年來,無錫在污水處理上取得了難能可貴的“兩個相當”:70多座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量超過200萬噸,相當於全市供水量;8000多公里污水管網,相當於全市道路總長。

  無錫太湖辦主任顧崗介紹,2007年藍藻暴發後,為了治理太湖,無錫關停數千家污染企業,直接投入資金近500億元……作為一座中等城市,這些年無錫為太湖“也是拼了”。

  而為了太湖“安全度夏”,今年4-10月份,省環保廳啟動了13輪太湖專項檢查。

  省環保廳流域處副調研員任兵介紹,執法人員深入一線,重點圍繞太湖流域重點區域、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和入湖河流,針對化工、印染、涉重金屬排放企業、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等重點行業企業以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運作情況、畜禽養殖污染控制情況,展開專項督查,對電鍍行業整治進行回顧性檢查。共開展13輪專項檢查,檢查排污企業647家,對183家企業提出督查意見,建議關閉企業5家、停産整治企業9家、限期整改企業78家、移送公安企業8家、立案查處企業45家、轉交地方處罰企業38家。配合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對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進行現場檢查,並會同省太湖辦將發現問題通報五市政府,對整改情況開展後督查。

  與此同時,省環保廳還建立健全太湖流域水質異常波動處置三級聯絡員制度,形成了資訊及時捕捉、快速傳遞、省環保廳協同督導、責任地方及時排查處置的良性機制。針對相關斷面,及時將水質變化、污染原因通報相關市、縣環保部門。加強斷面達標責任落實,有關問題及時通報相關地方政府,約談揚中市油坊鎮政府,召開常州三山港區域水污染整治交辦會,建立預防與處置環境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化解環境隱患。全年共有效處置太湖流域重點斷面水質異常波動56起,將水質波動化解在萌芽階段,避免了重大污染事故和跨界糾紛的發生,促進了重點河流水質改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