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自由港”在東南亞最大項目攪動印尼政壇

  • 發佈時間:2015-12-03 21:2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雅加達12月3日訊(記者 田原)今下午,印尼國會道德委員會舉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公開聽證會。聽證會矛頭指向的不是別人,正是國會議長塞特亞。國會道德委員會就塞特亞是否以總統佐科和副總統卡拉名義向美國“自由港”公司索要股份並以此為條件幫助“自由港”續簽在印尼巴布亞省礦區的長期合同,傳喚了“自由港”印尼分公司執行總裁(曾任印尼國家情報總局負責人)馬諾艾弗和最先告發議長的印尼能源與礦産資源部長蘇迪爾曼。如被國會道德委員會認定有罪,塞特亞不僅要下臺,還將面臨牢獄之災;如國會道德委員會認定證據不足,印尼警方和檢方一把手均已表示將繼續追查此事。那麼,“自由港”與印尼政壇的糾葛究竟為何,盡然能將立法、司法、行政三界攪得風起雲湧?

  在過去的半年中,“自由港”問題在印尼和美國經貿關係中持續升溫。作為美國礦業巨頭、全球最大銅生産商“自由港”與印尼政府間摩擦由來已久。特別是印尼于2009年頒布新《採礦法》後,雙方圍繞特許採礦權期限和稅費、持股比例、精煉項目和地下礦區投資、環境保護和社會影響等問題矛盾有所激化。為貫徹落實新《採礦法》關於禁止原礦出口的法令,印尼政府于2014年初開始限制銅等一系列金屬原礦出口,並擬於2017年實現全面禁止。然而,“自由港”自1967年以來就在印尼巴布亞省格拉斯貝格礦區這一全球最大金礦和第三大銅礦,擁有按照優惠條件開採總規模136億噸銅礦、3000萬盎司金礦和3億盎司銀礦的55年承攬合同。原礦禁止出口意味著承攬合同有效期內“自由港”大量長期出口合同面臨違約風險,該公司股票一度跌破每股10美元“心理下限”。

  鋻於“自由港”佔印尼巴布亞省GDP貢獻率四成以及金屬産品對印尼出口創匯的重要作用,上屆蘇西洛政府設定了三年過渡期:生産商在承諾于2017年前建成原礦加工生産線前提下,在過渡期內可繼續出口銅半成品和精礦,但須繳納高額出口稅,稅率高低取決於在印尼境內投資興建精煉項目的力度大小。“自由港”為獲得2015年上半年58萬噸精礦的特許出口權和低稅收待遇,曾與印尼政府簽訂備忘錄:一是于2015年7月25日前在東爪哇省錦石投資23億美元興建年産量200萬噸的銅精煉項目;二是于2015年10月前向印尼企業轉讓格拉斯貝格礦區10%股份,于2021年承攬合同到期前再轉讓10%;三是在格拉斯貝格礦區追加150億美元擴建地下礦區;四是提高本地勞工雇傭率和材料使用率至90%。

  然而,“自由港”在6月向印尼政府申請2015年下半年77.5萬噸精礦特許出口證時突然提出:將投資和轉股事宜與續簽直至2041年的新採礦承攬合同直接掛鉤,“在尚未獲得投資安全性保障前不會追加投資”。為增加談判籌碼,“自由港”不僅暫停對部分生産線追加投資,還以出口信用證辦理遇阻為由主動削減了出口規模,甚至向全體印尼員工發出通知稱“將考慮包括削減工作崗位在內的各種手段以降低運營成本”。

  “自由港”此舉讓印尼政府面臨的執政壓力驟增。一方面,原承攬合同一直為民眾所詬病。巴布亞省近年來群體事件頻發,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地民眾有強烈的“被剝削感”和“被邊緣化感”,“何時將該項目收歸國有或地方政府所有”一直是當地輿論焦點。另一方面,印尼政經界也一直存在“政府在精礦特許出口問題上內外有別”的質疑。國內採礦行業組織不斷加大對負責能源事務的國會第七委員會的遊説力度,既要求“一視同仁”,又敦促“儘早對格拉斯貝格礦區實施國有化”;印尼海洋事務統籌部長裏扎公開批評““自由港”過於貪婪”,並呼籲“是時候彌補我們的歷史失誤,將印尼寶貴的資源還給印尼人民了!”。

  值得注意的是,10月總統佐科訪美前,印尼政府與“自由港”關於轉讓股份的談判趨於白熱化。佐科行前特意向媒體表示“在美期間不談“自由港”,不與“自由港”的人接觸”。儘管如此,輿論認為,佐科訪美期間仍感受到了來自美方關於採礦承攬合同續簽、特許出口正定期頒發、“自由港”主導股份轉讓進度等的壓力。然而,緘默或回避恐怕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訴諸公堂更非雙方所樂見。雙方能否打破僵局、實現雙贏仍需拭目以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