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購物節輪番來襲 電商大促榨幹消費能量?

  • 發佈時間:2015-12-03 14:18:00  來源:文匯報  作者:徐晶卉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創造了912億元天文銷售數字的“雙十一”過後,淘寶的“雙十二”也將帶著中小賣家的熱情粉墨登場。如果再算上跨境電商集體打造的“黑色星期五”,和阿里巴巴明年1月全新打造的“年貨節”,今年年底大規模的電商大促達到4場之多,簡直可以用“狂轟濫炸”來形容。

  在眾多的電商大促下,消費者的熱情與荷包都快要“燃燒殆盡”。面對著一堆還沒拆完的“雙十一”快遞,許多消費者都在問自己一個問題:“我還有什麼可以買?”事實上,從幾年前起,就有聲音開始質疑電商大促,認為它會“榨幹”線下的消費能量。專家認為,對於中低端商品和日用商品,電商大促對消費力的引爆意義不大,但是在高端消費的開拓上,則會加速創意者與生産者的“碰撞”,在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上獲得有效匹配。

  從“一過性狂歡”到全方位涉足

  如果説幾年前的“雙十一”只是一次“一過性”的網路狂歡消費節,那麼如今的電商大促,顯然有著“持久戰”和“輪番轟炸”的意味。以“雙十一”為例,各大電商從10月底就已進入“狂歡”狀態,各種預售更是極大地滿足了消費者的訴求,做到“有求必應”。

  而讓線下商家深感寒意的是,電商的品類在擴張,戰線在拉長。過去“有幸”沒有被電商觸及到的領域,如跨境電商、農村電商、生鮮電商等都成為了今年電商們瞄準的“新寵”。由亞馬遜、洋碼頭、網易考拉、小紅書等跨境電商玩家共同打造的中國版“黑色星期五”,就把全球好貨全部掃了一遍,所有中國消費者在國外旅遊時可能購買的商品,包括奶粉、奢侈品包包、化粧品、電飯煲等,全都可以在此時通過極低的價格買到手。而阿里巴巴策劃在明年1月推出的“年貨節”,也是瞄準了春節前這個消費旺季,意圖把農村電商的特色産品最大程度地兜售出去。

  滬上一位實體商場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原本他們在轉型時希望通過國外廠商的供應鏈優勢,增加個性化的國外品牌,但是現在很多網站也都採用了買手制,商品的豐富性遠遠超過商場的選品,價格還更便宜:“我們想得到的,電商也想到了,實體商場很難競爭。”

  從高端消費挖掘消費力增量

  電商大促的熱鬧勁兒,或許是中國市場的獨有風景。但在電商的發展過程中,關於它引爆的是否都是正能量,是帶動消費還是榨幹能量,已經引發國內外經濟學家的集體思考。有國外專家認為,商業有其基本規律,它的作用不是指買賣商品,而是把人、公眾吸引到大街上去,使城市産生巨大的活力——當人們為了購買一件滿意的衣服而滿大街尋找的時候,很可能會發生遠超一件衣服價值的“隨機消費”,而這些逛街的行為,會為整個城市注入活力,這是重要的城市景觀。他認為,電商絕不是拉動消費的好辦法,而是在“截流”消費力。

  對此,阿里巴巴集團中國零售事業群總裁張建鋒並不認可。他表示,中國的市場有其特殊性,中國不缺消費力,缺的是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的匹配。從目前階段來看,三四線城市的白領或者大媽,或許在小城市裏購買不到心儀的商品,而網購的出現,則為他們增加了選擇和消費的場景,這是實實在在的消費力提升。而從長期來看,網購也為高端商品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過去,由於找不到欣賞者,創意者的産品成本非常高,而網際網路和電商大促出現後,給每個環節的整合提供了機遇,使創意和生産得到了有效匹配。”

  “現在的電商大促中,消費者並不理性,五折的低價誘惑所帶來的消費衝動過後,很多消費者甚至不願意打開包裹。”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主任蘇勇説,電商大促雖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費力,但也造成了巨大的消費浪費,這種消費力的激發並不值得提倡。他認為,中國的電商應該從中低端商品的低價誘惑中走出來,走向更理性的消費能力激發,比如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消費選擇,如旅遊、探險或其他社會活動。(徐晶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