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北三省轉型乏力陷財政困局

  • 發佈時間:2015-12-03 10:04: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我們組織稅收收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企業停産停工率居高不下,很多企業剩下的只有呆賬,回收企業欠稅難上加難。”東北某市地稅局局長對《經濟參考報》記者的寥寥數語透露出東北財政的絲絲寒意。

  受經濟下行影響,當前東北地區財政運作情況不容樂觀。大批企業虧損、停産、裁員,多數重點行業稅收下降,黑龍江、遼寧、吉林三省財政收入持續負增長。與此同時,財政收支矛盾日趨尖銳,財力薄弱的市縣財政運作困難,個別縣鄉拖欠工資的問題或難避免。

  已賦閒在家兩個多月的蘇建正謀劃著轉行,他所在的吉林某國有煤炭集團下屬公司從2014年底起依靠貸款發工資的日子還是走到了盡頭,在今年虧損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半停産、降薪裁員成為最終的選擇。

  相形之下,龍煤集團10萬人的分流改革似乎更具刮骨療傷的痛感。這家東北最大的煤炭企業、黑龍江最大國有企業,從2012年開始連年虧損。數據顯示,該企業2012年凈虧8億元,2013年虧損擴大到23億元,2014年虧損接近60億元。按官方“2015年前八個月同比減虧11億元”的口徑看,龍煤集團今年三季度虧損仍在30億元左右。

  記者梳理髮現,黑龍江、遼寧超過七成重點行業稅收負增長。

  黑龍江全省16個重點行業中,只有4個行業稅收正增長,其餘12個行業稅收均負增長。遼寧省的情況更為悲觀。前三季度,僅成品油等個別行業保持正增長,其他重點行業稅收均持續負增長。需要指出的是,汽車製造業已經連續六個月稅收負增長,房地産業已連續21個月稅收負增長,而採礦業稅收自2013年底以來基本為負增長。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遼寧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22.7%,黑龍江同比降20.1%,吉林同比降3.1%,東北三省財政收入負增長,步伐一致。更為嚴峻的是,財收負增長的幅度還在進一步擴大。以遼寧為例,前七個月遼寧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降21.7%,前八個月同比降22.9%,而前九個月則同比下降27.4%,降幅不斷擴大。

  “原油量價雙降對我市財政收入影響比較大。財政收入持續負增長,收入下降趨勢明顯,絲毫沒有減弱。”大慶市財政局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在收入大幅下降、增收難度不斷加大的同時,東北地區收支矛盾不斷尖銳,財政運作困難、支出乏力。

  黑龍江某市財政局人士告訴記者:“我們底子薄,財政收入特別緊張,是典型的吃飯財政,很多基本支出到現在都沒有辦法兌現。以社保支出為例,去年有30多億元的支出缺口,以前除了中央資金之外,都是省裏拿錢,現在省市要三七分,我們地市本級要拿出25億元支出,而全市可用財力總共不到30億元,我們所有人得不吃不喝才夠拿的。”

  一位煤炭大市的政府官員告訴記者:“我們市一煤獨大,煤炭一感冒我們就發燒。最近三年恰逢煤炭行業三期疊加,出現了重大困難。黑龍江四個‘煤城’中,有的已經困難到工資都發不出來了,非常艱難。”專家表示,在上級財政的支援下,當前尚未出現大面積的拖欠工資問題,但若長此以往,個別縣鄉拖欠工資的問題將不可避免。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東北財政遇到的困難是東北經濟問題的投射。東北一些地方“一業獨大”等問題突出,依靠資源、傳統重化工業的經濟結構多年未有明顯改善,成為此番向下拉動的主要力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則認為,東北經濟下行除了行業衝擊外,更深層次的還是體制問題。“此番經濟下行考驗企業生存能力而非擴張能力,但東北國有企業這麼多年沒有很大改革,特別是大型國企改革,比起其他地區還是相對落後的,生存能力和轉型升級能力比較差。”他説。

  也有專家指出,雖然陷入短期困境,但未來東北仍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區域。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東北經濟有其特有的積極因素,人口密度低、土地資源相對充裕、勞動力素質和技術水準比較高、固定資産儲備也比較多,這都是其發展的基礎。這些年私營企業比重在上升,對經濟形成新的推動力量,第三産業比重有所提高,第二産業轉型升級也在向前推動,“我覺得未來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全國統一市場的發育,東北將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區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