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押寶單業務模式 易到用車的掙扎

  • 發佈時間:2015-12-03 07:2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時隔半年吳女士再次收到易到用車的充值滿送活動通知,匆忙將已經卸載的易到用車App重新安裝後,吳女士充值拿到返現成為用戶。相比吳女士,易到用車司機李師傅,卻因為平臺大幅度提高平臺使用費考慮是否要跳槽至其他平臺。用戶與司機一進一齣對於專車市場稀鬆平常,但對於易到用車來説更像是過去半年以來平臺的一個縮影。曾經的專車界巨頭如今只有個位數的市場佔有率,前有滴滴、Uber等巨頭,後有首汽約車這些瘋狂涌入的正規軍,加之即將出臺且存不確定因素的“專車新政”,瞬息萬變的專車市場留給易到用車的時間不多了。

  補貼靠擠壓?

  已經沉寂了數月的易到用車攜樂視投資的7億美元“重返”專車市場,但這次“燒錢”卻似乎並不自信。

  多位易到用車司機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易到用車變相拿司機端收入去補貼用戶。易到用車司機李師傅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針對舒適型汽車司機端徵收的平臺使用費已經從原來的每單車費的23%漲至每單車費的26%。“易到用車平臺最近在開展充100元送100元的活動,司機的單量有所上升,司機們都想多跑幾單多賺錢,但是平臺費上漲導致司機多拉活兒錢卻沒有之前賺得多。”另一位易到用車司機王師傅表示,與滴滴、Uber等平臺相比,易到用車的訂單量少,但之前的平臺使用費略低於滴滴專車,“活兒少扣得少,現在是活兒多扣得多,這樣下去也賺不到錢,我打算轉到其他平臺試一試”。據滴滴平臺的一位專車司機透露,滴滴出行平臺針對司機端徵收的平臺使用費約為每單車費的24%,Uber旗下的人民優步沒有平臺使用費。

  針對上述司機反映的情況,北京商報記者昨日聯繫到易到用車公關部相關負責人,但直至發稿時並未收到官方回復。據記者了解,易到用車于10月末官方宣佈獲得樂視汽車7億美元D輪投資,易到用車為此出讓70%股份。11月17日,易到用車推出充值滿送活動。據易到用車官方數據顯示,該活動開啟5小時後,平臺充值總額突破1000萬元、參與用戶超過1.7萬人,每人平均充值金額約600元。

  無奈的掙扎

  燒錢奪用戶的同時“榨”司機的“收成”,易到用車的目的或許是“溫飽”。在網際網路分析師于斌看來,易到用車市場佔有率不高,融資後首要任務是獲取新用戶和拉回曾經流失的用戶,但現在行動已晚。滴滴、神州、Uber三足鼎力格局已定,市場上專車新用戶所剩無幾,此時易到用車燒錢搶用戶也只可能是“溫飽”。

  據Analysys易觀智庫産業數據庫數據顯示,易到用車活躍用戶覆蓋率為2.7%排名第四,列滴滴快的82.3%、Uber 14.9%和神州專車10.7%之後。另據易觀智庫千帆數據顯示,三季度,易到用車以42.3%的活躍用戶平均次月留存率在專車平臺墊底。

  易觀國際分析師張旭認為,易到用車大力度補貼用戶的目的是要重新獲取用戶,出行O2O市場目前依然是一個用戶忠誠度比較低的行業,易到用車補貼用戶能夠獲得一些用戶,但維持企業發展的顯然不能只靠補貼,提昇平臺服務品質才更重要。

  押寶單業務模式

  易到用車的壓力不止來自滴滴等現有的專車平臺,首汽約車、如約租車等正規專車的加快入局也在觸動易到用車的神經,畢竟易到用車還是私家車挂靠的形式為主,與交通部此前發佈的“專車新政”徵求意見稿提出的私家車禁止做專車要求並不相符。

  于斌表示,面對國家專車新政,滴滴、Uber等平臺都已經開始轉型,希望通過多個業務線條的拓展,獲取更多用戶和資本關注,只有易到用車依靠單一的專車業務競爭。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滴滴日前宣佈將上線拼車業務,加之之前上線的巴士、順風車、代駕等業務,滴滴已經實現多業務發展;Uber方面也公開表示即將在全國推廣順風車業務,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業務正是政府明確表示支援的業務方向。不過,在張旭看來,以易到用車當前所處的形勢來看,利用現有資源多業務推廣發展不如集中精力做好專車服務,“曾經易到用車也涉獵過大巴、搭車等業務,但是因為平臺缺少必要的補貼,導致業務最終流産”。

  記者 李鐸 陳克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