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趙國望:小腕錶裏的科技大師

  • 發佈時間:2015-12-03 03:31:4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企業一線創新力量

  鐘錶大師,是十九世紀以來,機械錶發源地歐洲對鐘錶行業頂級人才的最高褒獎。“七零後”的天津海鷗手錶集團高級工程師趙國望,是12位被中國鐘錶協會首次授予 “鐘錶大師”稱號的中國製表行業頂級人才之一,而且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

  位於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海鷗工業園技術中心高檔機芯設計室裏,趙國望正在幫徒弟看設計圖紙。螢幕上表盤煩瑣而枯燥的線條映射在年輕的面孔上,隱隱的學生氣,讓人很難將他與“中國鐘錶大師”聯繫起來。

  找找這扇“門”

  2001年,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畢業的趙國望,作為公司招聘的第一批技術人才走進了海鷗集團。當時,機械錶剛剛經歷過一次來自新興電子錶的衝擊,元氣大傷,海鷗也剛剛從盲目跟風,轉向重拾機械錶的獨立研發製作。

  剛剛進廠的趙國望雖然從事設計崗位的工作,但對怎麼設計手錶根本不摸門。於是,畫圖、測零件、上車床,只要跟做表有關係的活兒他都幹,目的就是要找找這扇“門”。熟悉手錶,趙國望用了3年。2003年,他獨立承擔了自己的第一個項目,快速完成了三針分離自動表的設計,獲得了市場和專業人士的認可。

  “問”鼎世界尖端設計工藝

  問表是機械錶的一項複雜功能。簡單地説,問表就是可以報時的表,表殼邊有按鈕或撥柄,按動它時,便可以聽到“叮叮咚咚”的聲音,讓人可以用聽覺來分辨時間。這樣的功能在電子錶上十分常見,但這一功能卻是機械製表工藝中的一項大挑戰。在有限的空間里加入複雜的報時結構,必須進行多次結構調整,很多零件如頭髮絲一般細小。

  2004年底,公司為趙國望成立了工作室,嘗試按照獨立製表師的模式培養技術人才。被稱為世界手錶三大經典之一的問表,成了趙國望和團隊的第一個挑戰目標。

  “白手起家”令趙國望記憶猶新,“剛開始的兩年沒資料,沒機芯,只能看別人的産品、照片,但人家結構怎麼動的我們都不知道。看著也就是四五十個零件裝在一起,可是四五十個結構是聯動的,最尾部有問題往往不是那裏出的問題,你得往前找,只能靠時間,靠經驗積累,不停研究相關結構”。小小的一塊機械錶,內裏的複雜程度超乎想像,尤其是問表這種頂尖工藝,光零件就300多個,小零件都是按零點幾毫米計量,全都需要手工安裝。

  與此同時,公司加大了硬體的資金投入,鉅資引入了慢走絲、高精度的加工中心、數控車床等高端加工設備,幫助團隊解決了零件加工精度難題。

  2007年3月26日,海鷗集團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國産三問表在趙國望手中誕生,300多個微型零件在直徑30多毫米的空間中上百次精密咬合,最終將不凡的聲響完美定格。

  拿下“三合一”這張王牌

  趙國望和他的團隊並未停駐於此。2009年,他向世界製表業最頂級的工藝,包含陀飛輪、萬年曆和問表于一體的,結構最複雜的“三合一”發起衝擊。

  “三合一”的製表技術一直被瑞士、德國等少數國家壟斷。對於啃下這塊硬骨頭,趙國望能借鑒的,只有機械原理、國外産品的廣告圖片以及一塊老懷錶。“光想沒用,就得翻來覆去地畫。”為了研製工作,趙國望在薊縣“閉關”鑽研圖紙。

  2010年,國內首款超複雜“三合一”機械手錶最終在連做夢都在畫圖紙的趙國望手中誕生,這款表由435個零件組成,零件公差精確度0.001毫米 ,相當於頭髮絲的八十分之一。

  將這款表拿到耳邊,可聽到“叮叮叮”優美的報時金屬音,在不借助鑽石等昂貴裝飾的情況下,僅憑工藝,這款手錶單只售價達到了168萬元,無論從售價和技術都確立了“海鷗”品牌在國內的榜首位置,將中國精密製造業水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如今,年輕的製表大師正在經歷著從技術到藝術,從繁複回歸本質、從模倣到發明的轉變。趙國望深知,要改變世界對中國機械錶的偏見,就要為未來海鷗的産品,裝上一顆顆包含自主發明專利的“中國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