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好萊塢熱逐漸消退 國産片的春天來了?

  • 發佈時間:2015-12-01 08:19:3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11月29日,好萊塢大片在國內的票房佔比下滑至36.32%,跌破四成,是十多年以來的最低點。這一現狀讓不少人感嘆國産片開始崛起。然而在這一數據背後,不可忽視的是國內對進口片數量和內容的限制。而且現階段不少國産片在內容、拍攝等方面與好萊塢大片有著不可忽視的差距。

  好萊塢佔比跌破四成

  國內電影市場近兩年飛速發展,票房迅速攀升,不斷以歷史最短速度打破100億元、200億元等票房節點。數據顯示,截至11月29日,全國票房已累計達393.72億元,衝破400億元指日可待。而在這393.72億元的票房中,國産片票房在整個市場的佔比為59.95%,51部進口片總票房為157.68億元,僅佔比40.05%,其中好萊塢電影的總票房為143億元,佔據進口片90%以上份額,但只佔到國內電影總票房的36.32%,跌破四成。為此有業內人士指出,曾經如日中天的好萊塢熱在中國正在不斷消退,國産片已經贏回主動權。

  有分析認為,曾經以動作片、科幻片為主的好萊塢大片,以緊湊的劇情、炫目的特效元素吸引了大批中國觀眾,由此也創造了很多票房神話,包括《阿凡達》、《變形金剛4》等。但在今年,票房神話幾乎全部由國産片創造,好萊塢大片領銜的18部進口片的票房均在億元以下,包括由約翰尼·德普主演的《貴族大盜》。而目前正在院線上映的《饑餓遊戲3:嘲笑鳥(下)》經過11天的放映也只獲得1.4億元左右的票房。隨著未來一個月國産大片《尋龍訣》、《萬萬沒想到》、《老炮兒》等的陸續上映,進口片票房佔比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事實上,隨著好萊塢影片不斷進入中國,國內的觀眾已從最初的著迷逐漸變得理性,且國産片在同類影片等方面不斷發力,觀眾對好萊塢大片愈發審美疲勞,難以再出現此前《阿凡達》上映時的觀影熱潮。此外,近年來為保證市場,好萊塢拍攝製作了多部系列電影,但影片在國內上映後總會出現內容創新不足、劇情拖遝的評價,影響觀眾對好萊塢電影的印象,使它票房增長的動力逐漸減弱。

  資本涌入力推市場

  以好萊塢大片為代表的進口片在國內電影市場份額的下降讓人們加強了對國産片的期待。而今年以來國産片屢屢打破的票房紀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國産片的內容品質和拍攝技術有所提升,無論是票房破20億元的《捉妖記》,抑或是引發觀眾自發進行口碑傳播的國産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均讓觀眾發現國産片正不斷成長。

  而在內容品質提升外,資本不斷涌入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隨著電影票房不斷走高,熱門電影帶動相應上市企業的股價上漲,讓眾多資本發現電影市場的契機,並紛紛進行投資。在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陳立強看來,儘管國産片並不是每一部均能收穫高票房,但只要有一部電影獲得超高票房,就往往能吸引無數投資者的目光,並忽略其他票房不佳的國産片,巨大的收益使其紛紛加碼電影業務,而資本的增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國産片提高品質。

  從目前情況看,資本涌入電影市場還在持續,無論院線擴張進入三四線城市,還是地産、傳統工業等跨界資本的並購收購,均在不斷發生,使得電影市場不斷吸收資本,激發潛在的發展空間。

  單片競爭仍有差距

  國産片內容品質有所上升確實受到多方的認可,但這並不代表國産片已經與好萊塢影片處於同一水準線。

  “從整體來看進口片的票房佔比不如國産片,原因之一也在於我國對進口片的數量、內容有限制,每年只有幾十部進口片能在國內上映,而國産片卻有上百部,若論單部影片的票房,很多國産片都無法與進口片抗衡”,北京工業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研究所所長王國華表示。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我國全年共生産故事影片618部,實現億元以上票房的在40部左右,而票房在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級別的也不是個例,比比皆是。

  對此,王國華表示,電影應是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能深刻地揭露社會並有深層含義,但國內很多影視公司在製作電影時仍只顧及娛樂性,同時市場上也缺乏優秀的原創編劇等核心專業人才,這均會對國産片的發展造成阻礙。

  此外,雖然目前國産片的類型題材越來越多元化,但國內對電影的內容、題材等方面仍有所限制,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國産片的成長。(盧揚?鄭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