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分錢難倒創業漢:創業貸成胡椒面 惠農貸頻遭抽水

  • 發佈時間:2015-12-01 07:40:1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對於農村創業者而言,缺少資金成為創業道路上最大的攔路虎。許多農村創業者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反映,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過去7至8年時間推行的各種服務“三農”和農村創業的金融信貸産品,如今成了“收貸”“抽貸”的“重頭”,原來承諾的信貸支援成了“信貸抽水”,剛剛成長起來的産業面臨資金困境。

  産業剛剛做起來 銀行就來抽貸

  産業還沒做起來,銀行就是不肯貸,産業剛剛做起來,銀行就要來抽貸,這種遭遇讓諸多農村創業者感到無奈和無助。

  廣西是我國林業體制改革的試點省區,目前廣西林木蓄積量已經達到全國第一。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從2010年開始就在福建、廣西、江西、四川等多個省區推出的林業金融信貸産品,很少有農村創業者能夠享受其紅利。

  廣西崇左市一家林産品加工企業姓雷的總經理告訴記者,2012年,他與多位“80後”合夥人共同創立公司,瞄準的就是當地龐大的林木蓄積資源,希望能夠憑藉自己在當地的人脈,為租種的林地注入更多資金。但幾年時間下來,卻始終未能有所收穫。

  興業銀行南寧分行一位客戶經理説:“我們儘管有林業貸款,但林業確權不到位,林權證不明確等問題突出,銀行當然不能放貸。”

  福建永安市洪田村在全國率先推行集體林權改革,當地村民告訴記者,受制於今年經濟形勢的下滑以及採伐政策的收緊,只有種植面積上百畝的林業大戶才能貸到款,散戶或者聯保戶基本沒有貸款的可能。

  據江西南方林業産權交易所統計,江西林權改革基本任務完成至今,林業金融貸款累計達到220億元,但全省林業企業獲得的林業貸款餘額僅佔江西省放貸總額的1.01%。

  湖北省荊門市齊笙養殖有限公司是當地的龍頭企業,在總經理吳渝婷心目中,“嫌貧愛富,怕擔風險”是銀行留給企業的整體形象。

  2014年,鐘祥市騰龍養殖有限公司遭遇資金鏈難題,大量帳單無法回籠,希望銀行能夠延期還款,減輕企業壓力。銀行對騰龍公司的承諾是:“你先把欠款還上,我們馬上給你續貸。”騰龍公司東拼西湊,還了300萬元貸款。貸款償還完畢後,銀行卻不願意再放貸了。萬般無奈之下,騰龍公司只好請求齊笙公司收購,並承諾將齊笙公司的借款轉為收購款。

  吳渝婷説:“銀行釜底抽薪,我們剛做起來的産業也只能遭遇這樣的盤剝。”

  本科畢業的山東章丘大學生李少清和愛人由一家獸醫門診部起步創業,如今辦起的黑豬養殖場年銷售額達千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養殖戶。即便如此,李少清的企業仍然難以獲得貸款。“我們用房子作抵押要貸款200萬元,兩個月還沒批下來。”

  廣西壯族自治區團委農村部的調查顯示,相當一部分農村創業者認為,農村創業首要問題是資金不足。團委農村部部長武曉輝説:“30歲之前創業基本靠父母,30歲之後創業靠朋友,40歲之後創業才能靠銀行,這是農村創業群體資金來源的真實寫照。”

  貸款利率畸高

  “中間費用”五花八門

  “農村小微企業的貸款利息普遍是18%,只比高利貸略好一點,和大企業低廉的利率沒法比”。創業4年多的海南“南猴”乾果品牌創始人符錫揚説,農村小微企業最大的發展瓶頸是缺乏資金。

  記者採訪多地農村創業者了解到,農村地區土地經營權抵押與房産抵押並沒有廣泛開展,與城市裏的小微企業相比,農村小微更加缺乏抵押物。銀行普遍認為農村小微企業是高風險領域,為了規避風險,針對農村小微企業制定了更高的利息和更嚴格的貸款程式。

  兩年前,符錫揚自創“南猴”乾果品牌在網上銷售乾果,去年銷售額超過了800萬元。他説,乾果品牌正處於市場認知初期,做得好就可以抓住機遇獲得快速發展。為了解決流動資金問題,他已經跑了農行、郵儲、農信、平安等多家銀行,要麼是不放貸,能放貸的年利息都在18%左右,企業壓力很大。

  江蘇南京金東小貸公司總經理嵇少峰表示,小貸公司的稅收成本達到15%,同時還要保證股東的利益,放給企業的貸款利息最少在25%以上,否則自己就無法生存。這就決定了小貸公司只能給農村小微企業提供短期的過橋貸款,因為企業難以承受如此高昂的利息。

  廣西金融投資集團一位負責人介紹稱,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援農村金融發展,但是融資貴的問題非常突出,對農村金融出臺的定向寬鬆等特殊政策仍無法解決這一問題。貸款利息上浮、服務費“盤剝”、“中間業務”加價、強迫購買理財産品、擔保費用高昂等做法不利於農村創業的健康發展。

  廣西金融投資集團網際網路金融公司董事長羅彬説:“廣西金融投資集團自己成立了網際網路金融公司,P2P平臺對小微企業的年化利率只有12%,已經是業內最低的年化利率了。”

  “政府部門為了幫助小微企業解決貸款難,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但是有用的不多。”湖北省鐘祥市人社局負責人介紹稱,大多農村創業者主要依靠自籌資金。人社部門聯合銀行機構提供的小額擔保貸款單筆額度僅10萬元,對農民工創業的扶持力度太小。另外,目前的小貸政策,每名創業者只能享受一次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創業大多要歷經坎坷曲折,遭遇挫折失敗,而只能享受一次小貸扶持,不利於創業者鼓起勇氣再次創業。

  惠農金融政策遇阻

  服務三農不能做表面文章

  記者採訪的農村合作銀行、郵儲銀行和農行的多位一線信貸人員均認為,過去近10年時間裏,我國縣鄉基層普遍推行惠農金融政策,涉農貸款業務取得一定進展,但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政策紅利”逐漸淡化,迫切需要更多的政策注入。

  廣西百色市田東縣是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試點縣,當地一位主管金融的副縣長告訴記者,當地銀行系統所能採取的辦法、所能想到的措施,都已經採用了,整個田東縣信貸結構也確實出現了向“三農”轉移的趨勢,這一趨勢與政策的扶持密不可分。銀行機構“惠農卡”、轉賬電話機、免費手機短信、農戶信貸等級評定等前期工作,投入的大量資金最終都能得到財政支援。“如果沒有政策和財政的扶持,農村金融取得這樣的成績是不可想像的。”

  但是,進入經濟結構調整階段後,農村金融就成為“高風險”地帶。百色市金融辦、銀監局等多個部門相關人士反映:“田東模式”中如中央財政的補貼、地方財政的扶持、農村增信體系的建設等,別的縣區享受不到相關政策,難以推廣。

  多位一線基層信貸人員反映,造成農村創業群體貸款難的核心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首先,銀行業金融機構對農村創業群體、農村創業態勢缺乏整體判斷,尚未出臺足以支撐農村創業的金融扶持戰略。一位基層縣委書記分析稱,此輪創業的特點在於推動農村“謀發展”“求富裕”,但大量金融政策仍然停留在“謀生存”“扶貧困”的階段。“不僅針對縣鄉基層的金融信貸總量佈局不足,就是針對信貸個體的金融供應量也不足。”

  其次,銀行金融信貸産品定位狹窄,缺乏針對農村創業群體特點的金融産品創新。桂林銀監分局副局長方傑認為,銀行信貸産品集中在“短(期)、低(估值)、高(利率)”領域,而農村創業産業集中在土地流轉、城鎮化服務業以及“網際網路+”領域,特點是“長(週期)、繁(附加值高,但涉及廣泛)、快(每年評估)”,兩者之間嚴重的“制度設計隔閡”,核心原因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缺乏應對産業創新的信貸創新能力,相關工作人員知識儲備不足。

  第三,與金融相匹配的農村資産評估、創業能力評估、産權市場評估、流轉市場不完善,導致農村創業項目無法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援。廣西正泰評估公司資深評估員胡麗華認為,農村創業項目的評估點多面廣,季節性強,風險度高,銀行提供信貸支援的主要依據不僅是評估,還有包括擔保公司的擔保函、保險公司的保險兜底等方面。“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有機農場等都是難以評估的領域。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無法得到銀行業金融機構扶持的農村創業群體,只好轉而求助於P2P等模式,甚至不惜通過民間高利貸的方式獲得資金。

  微金融總裁范忠民介紹稱,微金融對全國16個省區民間借貸利率波動的統計表明,今年以來我國民間借貸市場平均利率水準為27.76%。

  第四,銀行扶持農村創業普遍面臨“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多數銀行機構的心態是:“銀行需要追逐利潤,農村信貸不會收到‘吹糠見米’的收益,考核指標壓力太大,服務農村只是做做表面文章。”

  鼓勵金融網點下沉

  建立農村信用體系

  在記者採訪過程中,各地銀監局、金融辦、團委、農業、交通等部門認為,應多措並舉,將政府資源、信用資源和金融資源整合起來,改變鄉鎮一級幾乎沒有銀行信貸機構的局面,改善農村創業群體“融資難”的狀況。

  首先是鼓勵金融機構網點下沉。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大力推進,一些新興鄉鎮、城市周邊鄉鎮已經成為農村創業最活躍的區域。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絕大多數銀行的信貸機構幾乎都在縣級以上城市,在鄉鎮只開家門面提供存取款服務。農戶貸款十分繁瑣,要跑縣城辦手續、等貸款,容易錯過農時,影響創業。因此要大力引導金融機構網點下沉到鄉鎮。

  其次是儘快出臺針對農村創業群的金融信貸扶持政策。目前各地農村信貸扶持政策仍然停留在“低額度”“短時間”“高利率”階段,需要在掌握我國農村信貸狀況的前提下,適當提高針對農村創業者的信貸額度。建議在農村首先進行利率市場化試點工作,並進行適當的市場利率補償機制,激發銀行服務農村金融的積極性。

  廣西銀監局的調查表明,有近65%較優秀的創業青年,因找不到貸款擔保單位或擔保人而失去創業的機會。建議地方黨委政府、共青團組織加強指導協調,根據農村青年創業特點,發起成立農村青年企業家聯誼會、傑出農村青年聯誼會、“大學生村官”聯誼會、農村創業青年協會以及各類專業種植養殖協會等,一方面可以扶持農村青年創業“領頭羊”,另一方面可以幫扶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以産業為紐帶,組織成員之間互保、聯保,以獲得創業貸款。同時,加強與各村幹部的協調和溝通,協調農村經濟能人自願為農村青年創業提供貸款擔保,發揮經濟能人傳、幫、帶作用。

  三是加快建立農村信用體系。廣西田東農村合作銀行董事長周明建告訴記者,銀行目前只能對農戶和農民的資金借貸狀況進行評分,無法將農民是否有犯罪記錄,農戶外出打工時是否有被行政處罰、刑事拘留,農戶是否存在外出就醫過程中拖欠醫療費用,在打工地點是否購買社保、醫保等情況納入其中。周明建説:“不掌握這些材料,銀行就無法從長遠著眼,建立良好的增信基礎。”

  光大銀行海口分行中小企業部經理王亮説,金融機構憑藉一己之力支援農村小微企業顯得力量不足。現階段,如果通過“産業基金”“政銀保”等方式,銀行與政府合作扶持農村小微,效率會大大提高。由政府拿出少量的財政資金作為杠桿,銀行投入10倍甚至20倍的信貸資金,共同成立産業基金。再配合搭建農村創業融資平臺和擔保平臺,並按照産業政策導向引導創業項目,由政府提供財政貼息補助,減輕農村創業者的經營負擔,能夠有效調動創業積極性,提高創業成功率,促進農村産業發展。

  桂林銀行董事長王能建議,在現有的小微貸款基礎上,省級和市縣一級的地方政府加快建立相應的農村産業發展基金,將行政資金分配轉變為市場化運作模式。包括建設農村發展基金、農村資訊化建設基金,農村創業基金等,引導社會資本和風險投資公司進入農村創業板塊。産業發展基金可以和金融機構的助農惠農貸款融為一體,形成強大的農村創業金融支撐力。(本版稿件除署名文章外,均由記者俞儉、何豐倫、陳剛、鄧華寧采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