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考拉班車的最後一個下午

  • 發佈時間:2015-11-30 09:31:1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9月11日晚上7點,秋雨剛過的中關村街道上瀰漫著絲絲涼意,考拉班車CEO張敏站在理想國際大廈樓下,揮手告別最後一班駛出站臺的班車,臉上寫滿了失落。

  在過去半年裏,張敏很多次站在這裡,不少班車司機和乘客因此都和她成為了朋友,他們親切地稱呼她“美女CEO”。但,今天是告別的日子。

  考拉班車成立於2015年3月11日,最初只有3個人,CEO張敏曾在新浪微網志和去哪兒任産品經理。正式啟動後不久,考拉班車就拿到了創新工場的天使投資。組建團隊,增開線路,一切都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在業務關閉之前,考拉班車已經在北京擁有130條線路,70多輛班車,日均訂單5000多單。在張敏看來,這些數據已經超越了滴滴之外的其他競爭對手。

  就在幾個小時之前,考拉班車在創新工場的一個會議室裏舉辦了告別會,創新工場的合夥人郎春暉對著在場的考拉班車22名正式員工和30名實習生反覆強調,“你們是一個很棒的團隊”“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但就是這樣的一個項目,卻在誕生半年之後徹底地隕落了。

  張敏説,考拉班車放棄的原因是沒有人願意投資他們。在過去的兩個月裏,張敏見了接近50個投資人,她一遍又一遍地講述考拉班車的夢想和前景,但沒有人願意支援她。不支援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是受股市震蕩持續和創業泡沫嚴重的大環境影響,投資機構出手變得謹慎,對於風險較大的早期項目選擇了觀望;其二,出行巨頭滴滴也已涉足班車業務,作為滴滴的競爭對手,考拉班車即使拿到錢勝算也並不太大,畢竟在專車、拼車、代駕等領域都有前車之鑒。

  張敏説她創業時千算萬算,但沒有算到融資會難到如此地步。直到現在,她仍然認為,沒有拿到融資並不是因為考拉班車不夠優秀,而是因為投資人普遍陷入了恐慌情緒中。

  “只要有6000萬元,滴滴就打不死我。”張敏説,在融資上,她沒有放棄任何一絲可能,但最後還是無濟於事。

  9月7日,張敏跑到了滴滴創始人程維的辦公室,程維提出合併考拉班車的團隊,但張敏覺得合併後得不到太多話語權。於是,滴滴象徵性給了考拉班車一筆錢,合併了後者的業務,而考拉班車的團隊,則面臨解散。

  在告別會上,考拉班車的不少員工泣不成聲,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很年輕,這大概是第一次體會到夢想的破碎。

  聽聞考拉班車解散後,不少認識的投資人都給張敏發來資訊,大意有:後悔曾經沒有投資考拉班車、希望投資張敏的下一個項目。但張敏內心知道,這些都只是出於善意。

  如果沒有滴滴合併考拉班車業務的消息,外界可能從來不會知道有這麼一個創業公司存在。在熱熱鬧鬧的中關村,每天有不少項目像考拉班車一樣悄悄死去,在資本寒冬裏成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炮灰。

  故事翻到下一頁,不變的只有創業者。在遭遇過一次失敗後,他們又迫不及待地開始了下一段路程。(賀樹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