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柴火山”嬗變“聚寶盆”

  • 發佈時間:2015-11-30 07:34:50  來源:貴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聚鳳鄉是石阡縣的一個偏遠鄉村,因其自然條件適宜於油茶生長,漫山遍野都是野生油茶樹。但長期以來,這些野生油茶樹被老百姓當成薪柴任意砍伐,使這一寶貴資源被閒置浪費。如今,該鄉以全新理念,走出一條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新路,使當地油茶産業換發生機,讓昔日的“柴火山”變成了“聚寶盆”。

  以土地流轉為基礎,

  全面創新生産經營機制

  聚鳳鄉通過搭建平臺加快土地流轉,成立了土地流轉交易中心,引導農戶自願將土地流轉給村委會,村委會再流轉給有意願、有實力發展産業的大戶、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同時,成立了林地承包經營權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推行新的經營方式,以村為單位,將現有的家庭承包經營權範圍內的林地承包經營權交給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進行經營管理,將分散的油茶林集中起來,連片管理。按入股的方式,農戶根據林地面積的多少分配經營利潤,每年年終進行利潤核算,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按比例進行分紅。村委會根據當年效率分配利潤,農戶佔自己流轉産業面積總利潤的82%,村級提留佔總利潤的15%,預留3%作為風險金;村級提留總利潤的15%,作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資金由村監事會和理事會全程參與監督和管理。

  以利益共用為原則,

  扶持領頭企業合作組織

  聚鳳鄉以利益共用為原則,多種模式扶持領頭企業合作組織。

  培植油茶龍頭企業。鼓勵企業按“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使企業與農戶成為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引進了石阡佛頂山野生油茶油業有限公司,該公司在安樂村流轉了油茶林地5000余畝作為基地,修建了佔地15畝、年生産能力200噸的小型油茶加工廠,有效解決了産前、産中、産後的系列問題,逐步形成産供銷一體化經營。

  扶植油茶種植大戶。支援有實力、懂技術、善經營的生産經營者興辦油茶林基地,充分發揮種植大戶在發展油茶産業上的輻射、示範和帶動作用。

  發展油茶專業合作組織。引導農戶建立油茶專業合作社。目前全鄉成立了油茶專業合作社2個,擁有社員200余戶,入股油茶林地8000余畝。專業合作社廣泛開展了技術推廣、産品行銷等服務,促進油茶産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産業化發展。

  現代經營體制下,

  農民利益發生根本改變

  新機制激活油茶産業,聚鳳鄉農民利益發生根本改變。

  從自給自足向商品生産轉變。聚鳳鄉油茶産業實現了從群眾自己食用的“家用品”到進入市場銷售的“商品”的轉變,生産方式也從分散的個體經營向規模化生産、公司化運營轉變。這種轉變的直接結果,是有效促進了就業。比如,低産林改造和管護,就給農戶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從而使園區周圍大部分群眾不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轉為在園區打工掙錢,又照顧了家庭。

  生産效率顯著提高。目前全鄉共完成的野生低産油茶林改造5.8萬畝,而寶龍油茶示範基地核心區域就達3.4萬畝,全面盛産後,生果産值可達1.2億元,該鄉群眾僅出售生果,每人平均收入就可增加2000余元。同時還形成了以油茶為原料的地方特色商品。如“仡家”牌茶油、茶香糯米雞、全茶宴等,還促使全鄉發展林下養殖土雞2萬餘羽,養殖山羊1萬餘只,催生了“農旅一體”旅遊産業的興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