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隔了道墻 同種藥價差一倍

  • 發佈時間:2015-11-28 07:29:57  來源:長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藥價市場化”近半年……

  長春晚報記者 孫霄

  “一盒治膽囊炎的藥,在這家藥房賣11塊8,換了一家藥房,居然就賣22塊8了,差了快一倍!”26日,家住紅旗街的市民陳阿姨一如既往地來到附近藥房,想給自己和老伴買點兒藥,她連續走了三家藥店,最後卻兩手空空地出來,一個轉頭,又回到了去過的第一家藥店裏。

  6月1日起,根據國家發改委、衛計委、人社部等七部門日前聯合發佈的《關於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絕大部分藥品幾十年來的政府定價被取消。如今,藥價市場化轉眼已近六個月,在長春,作為藥店“常客”的大爺大媽們表示,本地部分藥品在不同藥店中已經出現差價,少則幾元,多則十幾元,一種藥換了個地兒買,價格甚至能差出一倍。

  同種藥不同藥店價不同

  “我老頭兒有慢性膽囊炎,經常得吃點兒白雲山的消炎利膽片,這個藥原來各家藥店都賣11塊錢左右,現在有的藥店已經賣到22塊錢了。”陳阿姨告訴記者,她自己有高血壓,每天都只吃一種叫樂息平的降壓藥,在今年年初,樂息平在多數藥店賣27元左右。現在有的藥店已經賣到了32元。

  隨後,記者來到了紅旗街朝陽公園附近,街道兩邊緊挨著有好幾家藥店。在第一家藥店裏,記者就找到了陳阿姨説的消炎利膽片,200片裝的售價是11.8元,而在第二家藥店裏,這瓶200片裝消炎利膽片賣到了22.8元,比第一家高近一倍!在第三家藥房裏,銷售人員則表示這種藥沒有200片裝,只有100片裝的,售價為9.2元。這家藥店的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這種藥品價格發生變化是在7月份左右,原來的售價是每瓶7.8元。

  記者還發現,出現差價的藥品不只這一種,而多數每盒價格在50元以下的常用藥,在不同藥房間的差價多在每盒10元以下。陳阿姨吃的降壓藥樂息平,在第一家藥房售價32元,而在第二家藥房售價則為26.4元;記者在採訪中還注意到大家常吃的、俗名“感康”的感冒藥,在其中兩家藥房售價均為24元,而在另外一家藥房則售價21元。

  不比價 一年得多花六百多元

  “雖然每盒差不了幾塊錢,但我們這些老年人平時吃藥多,有人每天都要吃好幾種,一盒差幾塊錢,一年下來也能差不少錢呢。”陳阿姨説。

  她特意拿著小本算了一下,自己和老伴每天都要吃的藥就是治療膽囊的藥和降壓藥兩種。老伴服用的消炎利膽片每次要吃6片,每天吃3次,200片只夠吃11天,每個月按整數算,就要買3瓶;她自己吃的降壓藥每盒只有7片,每天吃1片,每月就要買4盒。那麼如果自己買藥時不注意價格,買的是每瓶22.8元一瓶的消炎利膽片和每盒32元的降壓藥,跟買11.8元一瓶同品牌的消炎利膽片和每盒26.4元同品牌的降壓藥相比,每月就要多花55.4元,光是買這兩種常用藥,每年就要多花664.8元!

  過去成捆拎 現在論盒比著價買

  “不多長心就多花錢。”陳阿姨感慨道。事實上,這麼想的不只她一個人,在藥店裏,記者發現,幾個月時間,不少長春的大爺大媽們已經學“尖”了。

  在過去,進藥店直接刷卡買藥,成捆拎走的大爺大媽們,是藥店裏最常見的一道風景。在一家藥房工作的小劉告訴記者,老年人平時用藥較多,購買量大,他們以往的習慣就是在醫保卡裏存夠錢,找一下熟悉的、固定的藥店,每次直接買上一大捆。可現在,他們經常左問右問,每一種藥品的價格都要打聽,最後也不一定買。“剛才那位阿姨問了半天,最後就買了一瓶維生素E,她説其他的我家賣得貴。”小劉苦笑説。

  “我老伴血糖高,要吃降壓、降糖藥,還要買注射器和試紙,一盒試紙就80多元。我自己免疫力不好,平時經常感個冒、失個眠,還有胃潰瘍。”70多歲的徐大爺告訴記者,自己和老伴每月光吃藥就得花1000多元,買得多,遭遇差價的可能性就越大,從6月份得知藥價市場化的消息後,自己就弄了個小本子,把常吃的藥價格都記上了。到了七八月份,果然上面大多數藥品都出現了差價。現在,自己買藥都是“藥比三家”,挑最便宜的地方買,如果哪種藥搞促銷,還會多買幾盒。“我算過了,如果不這麼買,買一次1000多元的藥,不同的藥店可能會有100多元的差價,雖然劃醫保卡,錢也是自己的,要精打細算才行。”

  採購學會砍價秒殺

  不行就換牌子

  除了價格變化,大爺大媽們還發現,有些自己常吃的藥,突然就從常去的藥店、診所裏消失了,換上了不同的品牌。在一傢俬人診所裏,市民李阿姨告訴記者,自己常年來這裡開一種降壓藥,前兩個月,診所就把這種藥換成了另外一個品牌的,這讓她挺不樂意:“我主要擔心換牌子了,療效沒有原來好。”

  面對李阿姨的抱怨,診所藥劑科的醫生小禾也挺為難,她告訴記者,換牌子不為別的,是因為他們業內的採購現在也受到了市場化定價的影響。“我們主要是從長春市內的幾家藥品批發公司進藥,原來,政府平臺已經跟藥企談好了單價,到了各個批發公司,價格也都差不多。我們只要找幾家熟悉的批發公司,有需要就給業務員打電話,就可以等他們送貨了。”她説。

  可現在,藥企那邊定價忽高忽低,不同的批發公司也會給出不同的報價,便宜的藥就需要“搶”了。“某品牌的某種藥,如果A公司給出0.05元一粒的價格,而這個價格在業內算低的,那很快就會被搶空,要是你搶不到,就只能買B公司0.1元一粒的,但是這樣我們的售價也得提高,顧客可能就接受不了,我們就只能換另一個品牌的同種藥品。”她解釋道。在最近半年內,光是降壓藥,他們診所已經換過了三個不同的品牌。

  提醒

  “白菜”藥不像大白菜 別多囤

  面對藥品差價,有的市民在挑最便宜的地方買,有的市民會在藥價到一個低點時多買一些。對於這些消費行為,長春中醫藥大學的一位李姓博士表示,為了自己的權益,比價自然也要比,但還是要以治病為先。

  “吃藥就是為了給自己治病或保健,如果只為了省錢,買了不合適的藥,就本末倒置了。”她叮囑市民,即使多方比價,也一定要以在正規醫院、藥店購買為前提,千萬不能貪便宜收購來路不明的藥品。對於慢性病患者,即使因為價格比較便宜,要更換常用藥的品牌,也要先經過醫生的允許。同時,中草藥、中成藥都有保質期,過期後可能藥效流失,還有可能出現毒性,所以有時發現常用藥降價,也最好不要趁機大量囤藥,以防吃過期藥危害身體健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