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對偷流量的鹹豬手,也要精準打擊

  • 發佈時間:2015-11-27 07:44: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偷流量的鹹豬手”是新興事物,需要人們共同的耐心。更重要的,則是綜合性執法防火牆的構建,由監管部門牽頭,會同運營商、軟硬體供應商以及相關專家學者一道,抓緊豎起安全屏障。

  智慧手機的“流量錯覺”,終於有了説法。據新華社報道,偷走我們手機流量的“鹹豬手”主要是各類惡意軟體。一些APP對流量的非正常消耗已成通病,每天都有大量不知情的用戶被佔便宜,有數據顯示,國人一年為此至少多付出400億元。這令人震驚不已。而之前躺著中槍的運營商們,也被證實“偷”流量成本太高、幾無可能。

  原因現在很清楚了,過半的流量都是由惡意程式引發的。但是到底如何引發的,還存在技術上的“黑箱”。對消費者來説,以往打電話靠時長計算,發短信靠條數核實,總會有統計與説法。而流量時代,看不見、摸不著的偷竊著實讓人頭疼,武漢一位女士的手機一夜之間流失了50G流量,最終也查不出個所以然。因此,確實到了不破不行的關鍵時刻,而問題是,對“鹹豬手”該怎麼破?

  誰家的娃,誰抱走,是市場經濟倫理的一般規矩。比如,運營商們要繼續加強自律,公開透明成本收益,同時也要積極主動為清查流量陷阱提供方便。對於手機硬體與軟體的供應商來説,必須守規矩、有底線,不能肆無忌憚背地裏搞些自動更新、自動下載的貓膩。當然,消費者也要提高警惕,用不著的軟體就刪除,該關閉的功能趕緊卸載。

  各司其職之外,還要專項治理、精準打擊。對於監管部門來説,“偷流量”確實是新問題,背後的利益鏈條既複雜又“淩亂”,隱蔽性、反偵查性超出想像。如論者言,有必要成立專門團隊,分析流量走向及變化並追查原因,讓流量消費更陽光、更透明,使老百姓放心下載、安心使用,從而維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市場經濟的法治秩序。

  精準二字,一方面靠技術,一方面靠制度。技術上,主要是堵上應用商店與管理平臺的種種漏洞,抓緊建立國産化程度高、質優價廉的安全軟體,守住流量流失的道道關口。體制機制也要創新,將資訊領域的監管和監督公開化,加強對APP市場的查處和打擊力度。目前來看,尤其需要查處若干“駭客”,做好調查取證,並公之於眾,既以儆效尤,更為未來執法提供借鑒。

  “偷流量的鹹豬手”是新興事物,需要人們共同的耐心。首先,心態上都不要太慌張,別一有事就把怨氣到處撒,要講求理性的觀察與研判,不冤枉好人也不放過小偷。更重要的,則是綜合性執法防火牆的構建,由監管部門牽頭,會同運營商、軟硬體供應商以及相關專家學者一道,抓緊豎起安全屏障。説到底,抓虛擬中的小偷與抓現實中的盜賊一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總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求為用戶節省流量,但求資訊消費更安全透明。

  □井橋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