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義務教育城鄉差距持續縮小
- 發佈時間:2015-11-27 05: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5年來1124個縣(市、區)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督導評估認定——
義務教育城鄉差距持續縮小
11月26日,教育部發佈《教育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期評估報告。報告指出,近5年我國義務教育經費總投入不斷增長。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達到4%,實現了教育經費投入里程碑式的突破。2014年,全國小學的生均預算內事業性教育經費支出比2010年增加3668.51元,增長91.43%;初中增加5145.42元,增長98.67%。
同時,我國義務教育仍然面臨區域發展不均衡、城鄉差距較大、擇校變擇區等備受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
在《教育規劃綱要》中期評估義務教育專題發佈會上,義務教育第三方評估總負責人、西南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宋乃慶説,監測表明,我國教育經費總投入仍顯不足,而且區域間經費投入比例結構不合理。
2010年至2013年,中部地區小學的生均預算內事業性教育經費支出一直低於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呈現“塌陷”現象。宋乃慶建議,應當加大中央財政對中部地區的扶持力度,在部分中部省份按照7:3,甚至7.5:2.5分擔教育經費,讓中部地區儘快趕上來,促進教育區域均衡。
目前我國城鄉學校差距不斷縮小,但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在城鎮就讀的學生比例達到了73%,已高於常住人口城鎮化率18個百分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城鄉之間流動不斷加快,對教育經費的使用提出了新挑戰。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介紹,自2016年春季開始,我國城鄉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基礎定額統一調整為每年中西部小學600元、初中800元,東部小學650元、初中850元。所需資金仍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按比例分擔。
另外,自2017年春季開始,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含民辦學校學生)一律實行“兩免一補”,即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這部分經費錢隨人走,可鼓勵城市學校接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
在實施過程中,原來對農村學生的傾斜不變,中央財政每年增加150多億元支援新受益人群。主要包括1294.73萬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3076.15萬寄宿學生,其保障水準會明顯提高;約1200萬民辦學校學生,可比照公辦學校享受同樣的財政支援;還有特殊教育學生,對殘疾學生的支援力度相當於普通學生的8倍,要讓他們成為最受呵護的孩子。
目前我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5.4萬所,在校生達1.38億人,在各級教育中人數最多、規模最大。截至目前,全國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督導評估認定的縣(市、區)達1124個,其中京、津、滬、蘇、浙5省(市)已整體通過國家教育督導委員會的均衡評估。也就是説,在這些縣(市、區)裏,各校之間的差距並不明顯。
在收費擇校等形式被禁之後,學區房成為了部分家長的唯一選擇,擇校也被形容為“過去憑條子,現在憑房子”。對此,國家總督學顧問陶西平認為,“解決擇校問題的根本路徑同樣是供給側改革”。擇校的根本原因是供需矛盾,是優質教學資源供給不足。就近入學只是調控需求,下一步教育系統應該適應需求,提供更多學校、開闢更多資源。比如上海推行的公辦學校負責保基本,民辦學校提供選擇,北京的集團化辦學、學校聯盟都是很好的方法。
王定華表示,擇校熱需標本兼治。“首先要繼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試行市域均衡,同時通過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劃分大學區等方式,迅速擴大優質教學資源,這是根本之策。”
王定華透露,教育部正在考慮推行多校劃片,也就是一個小區對應多個小學或初中,讓買了學區房的家庭也不確定到底能上哪個學校。“我們一方面通過這種方式為學區房降溫,另一方面加大查處力度,及時曝光擇校現象,務必把就近入學落到實處。”(經濟日報記者 佘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