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追尋颱風的足跡

  • 發佈時間:2015-11-27 04:38:3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在強冷空氣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同時,我國的颱風季也進入尾聲。盤點今年登陸我國的颱風,有溫柔如“鯨魚”般播撒甘霖緩解農旱的,也有如“蘇迪羅”等個性十足、來勢洶洶的,更有如“燦鴻”“蓮花”“浪卡”在西北太平洋一字排開、群臺共舞的。面對各種颱風的考驗,我國氣象工作者預報準確、預警及時,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在追尋颱風的路上,我國颱風預報技術能力大幅提高,颱風預報準確率逐年穩步提升,造福了沿海地區百姓的生産生活,盡可能降低了颱風所帶來的災難。如何追尋颱風的足跡,洞察其運作軌跡?請聽氣象人為您慢慢道來。

  恢恢“天網”洞悉風跡

  在夏季熱帶海洋面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渦旋,它們就是颱風的“胚胎”。通過氣象衛星查明,這些熱帶渦旋中,約有10%能夠發展成颱風。因此,颱風一“出生”就是自帶轉動的渦旋,而其移動的路徑一般是近似弧線的軌跡。由於影響其發展的環境大氣流場和海洋、陸地等下墊面要素的差異,經常可以看到詭異多變的颱風路徑,很多颱風都不走尋常之路:有原地打轉的,有突然掉頭的。不久前的颱風“巨爵”就任性地在半道上徘徊少動拒絕前行。

  在今年影響我國的災害性天氣中,第13號颱風“蘇迪羅”備受廣大公眾關注。自生成之初,氣象部門便預知這個颱風具有影響範圍廣、風雨強度大等特點,有可能成為本年度最強颱風。由於氣象部門的預報資訊與其實況路徑和強度基本吻合,人們早有防範,颱風登陸前後給我國造成的損失與其他歷史同等強度颱風相比明顯減少。

  據氣象專家介紹,目前我國進行颱風預測的流程是:首先,利用衛星雲圖、氣象雷達、觀測站點等資料確定颱風中心位置和強度;之後,預報員對大尺度環流背景和海洋熱狀況對颱風的影響方式和程度等進行綜合分析,並根據以往預報經驗,最終作出颱風路徑和強度預報,以及颱風影響範圍和程度的預報。數據表明,近年來,我國颱風預報水準得到顯著提高,已優於日本、美國的主觀預報水準。

  “颱風預測水準的迅速提高,與我國當前建立的高時空解析度的颱風立體監測體系密不可分。”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錢傳海介紹,“目前我國共有三顆在軌運作的風雲系列靜止氣象衛星,通過衛星雲圖技術實行全天候監測,掌握颱風位置和強度及其未來動態。此外,天空中還有三顆極軌氣象衛星能夠對颱風實施立體監測,與靜止衛星互為補充,更準確地幫助我們掌握颱風狀況”。

  目前,我國的天氣雷達已形成監測網路,能夠對登陸颱風實施密切監測。數量眾多的多普勒天氣雷達,實時掌握著颱風的最新動向,並借助觀測所得的徑向速度變化來實時掌握颱風強度的變化。“高密度的地面觀測站、高空觀測和移動氣象觀測將採集到第一手的大風和強降雨數據,為颱風路徑及強度預報趨勢分析提供幫助。”錢傳海説。

  為更準確地“把脈”颱風動向,提高預報、預警精細化水準和時效性,國家氣象中心近年來先後開展了颱風風雨短臨預報、南海颱風生成預報業務試驗;還在去年開展了颱風中心不同方位大風圈客觀分析業務、72小時預報時效內增加逐12小時颱風路徑和強度預報業務、24小時警戒區內逐6小時預報業務等。所有這些內容都為颱風精細化預報水準的提高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國家氣象中心開始將颱風半小時定位和颱風逐小時預報納入業務規範,為公眾提供更及時的資訊。“颱風到來時,國家氣象中心將逐小時發佈降水落區與強度資訊。在應對颱風‘燦鴻’和‘蘇迪羅’時,甚至做到了每半小時最新路徑資訊的發佈,引導公眾開展颱風預防工作。”錢傳海説。

  技高一籌補齊短板

  錢傳海已經堅守在颱風預報服務崗位上20多年了。“現在的颱風預報能力在五年前難以想像!”他説。自2009年起,中央氣象臺將颱風預報時效延長至120小時,當時120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在500公里以上;2011年,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是112公里;而今年,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已經下降到65公里,120小時路徑預報誤差則下降到330公里,兩項成績均好于日本和美國。“這五年,我國颱風業務預報進步確實非常大。”

  當然,目前颱風的業務預報仍然存在許多困難和挑戰,尤其是針對路徑和強度突變的颱風,預報服務能力更顯不足。如去年第9號颱風“威馬遜”和今年第22號颱風“彩虹”在近海海面強度迅速增強,是氣象工作者起初沒有估計到的,其中的機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為了彌補颱風預報的短板,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成果,加強科技創新。

  據錢傳海介紹,2011年,颱風與海洋預報中心引進登陸颱風風雨短臨預報系統,初步建立起基於雷達快速同化的颱風風雨短臨預報系統;2013年,引進美國環境模式中心的颱風生成預報技術,彌補了在颱風生成預報方面的薄弱環節;今年,又引進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熱帶氣旋風場動力釋用方法,為颱風影響力評估與海上大風預報提供了依據。

  在數值模式方面,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數值預報模式GRAPES較之前高時空解析度的颱風路徑及強度數值預報系統更進一步,明顯提高了我國颱風路徑及強度數值預報能力,其提供的精細化數值預報産品為國家氣象中心的颱風業務預報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援。

  隨著氣象現代化不斷發展,預報員們作出預報預警時的“底氣”越來越足,準確率大幅提升,在防禦氣象災害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天氣預報是否準確及時,關係到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雖然預報還做不到百分之百準確,但我們一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説。

  隨著多年來颱風技術的革新與預報經驗的積累,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也培養了一批專家型預報員,他們在數值預報的基礎上做起了加法。“在做好颱風業務預報的基礎上,發現業務中的預報難點,尤其針對預報不成功的個例更要研究。在現有資料和技術水準條件下,加以預報技術總結和研究,凝練科學問題,挖掘預報著眼點,預報能力才能提高。”錢傳海説。

  自中國氣象局成立颱風團隊以來,其在颱風短臨預報、颱風客觀定強、颱風快速加強、颱風生成、集合預報在颱風路徑預報中的應用、衛星資料對颱風大風圈結構反演等多個領域均有專家型預報員進行深入研究,高品質的人才隊伍為颱風預報工作增添了眾多活力。

  追逐精細永無止境

  颱風常帶來狂風暴雨,並伴隨洪澇、泥石流等多種災害,颱風預警資訊的精細化和定量化能力不足制約著颱風災害評估的合理性水準,能否提供更為精細化、定量化的颱風預報,直接關係著能否準確有效地應對颱風災害。

  據專家介紹,未來,氣象部門將在沿海重點區域及近海重點海域不斷完善颱風觀測系統建設工作,提高資料的傳輸效率和品質控制技術,改進我國颱風數值模式的預報能力和水準,努力提高颱風強度預報水準,提供更及時更準確的預報。“之前預測颱風登陸時間,我們只能給出‘夜間’‘午後’這類大致的時間範圍。而在‘蘇迪羅’颱風預報期間,中國氣象局將颱風登陸時間精確定位到晚上的21點至23點,這是我國颱風預報的一項重大突破。”錢傳海説。

  在進一步提高颱風預報準確率的基礎上,氣象部門還將結合防汛設施、城鄉建築性狀和抗風能力、人口密度以及經濟發展水準等因素,建立行之有效的颱風災害影響評估方法,以估計颱風災害影響的可能程度,並提出相應減災措施。“目前我們只是把颱風當做天氣現象來預報,忽略了颱風對不同的下墊面影響內容的預報。”錢傳海説,“由天氣預報向災害影響預報延伸,將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不同用戶對防災減災的精細化需求日益增加。未來,大力研發高時空解析度的颱風中心位置、強度、風雨分佈、災害影響的精細化監測和預報産品,也將成為颱風預報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我們只是對颱風進行簡單的路徑預報,告訴大家颱風從什麼地方來,到什麼地方去。然而,海水養殖、航行船舶、石油平臺等不同用戶對預報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我們將嘗試開發具有針對性的産品,盡可能滿足多樣化的需求。”錢傳海説道,“颱風預報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重視任何一個環節,努力提升颱風的預報品質,進一步滿足國家防災減災的需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