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寶幫”抱團忽悠 “偽國寶”氾濫成災

  • 發佈時間:2015-11-27 01:00: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文物藝術品展覽逐漸從專業領域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愛好收藏,邁入“藏家”行列。然而,由於監管鬆散,一些真假難辨的民間博物館、藝術館利用了人們渴望接觸、了解文物藝術品的心理,將粗製濫造的工藝品當成“國寶”展陳、出售甚至拍賣;一些偽專家則遊走于電視收藏節目、拍賣會場,標稱自己是資深鑒定專家,“抱團”矇騙新入門的藏家購買贗品。這個鬆散而龐大的群體被業內稱為“國寶幫”。

  業內人士與專家表示,“國寶幫”抱團忽悠,誤導了民眾、擾亂了市場,對文物藝術品市場良性發展造成巨大傷害,對此現象,專家與媒體應加強責任心,也應強化行業監管,提高展陳門檻,讓“偽國寶”無處藏身。

  “偽國寶”層出不窮

  收藏界誠信脆弱

  如果你沒聽説過“金縷玉衣”、“漢代玉凳”這等收藏界的笑話,那一定要小心謹慎了。它們是近年最知名的“偽國寶”事件。前者説的是商人通過偽造的一件玉衣,請五位文博界知名專家鑒定後,騙取了大額銀行貸款;後者説的則是經“專家”鑒定、在拍賣會上以2.2億元成交的“漢代玉凳”,被眾人指出是荒唐的贗品。

  “以假亂真”在民間博物館、藝術館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據海南省文物局一位知情人士介紹,2014年元旦成立於萬寧興隆的海南昊天藝術博物館,號稱藏品達萬餘件,實際上大部分都是“偽國寶”,展廳內陳列著大量夏代陶器、商代青銅大鼎、編鐘、銅奔馬等,讓人真假難辨,“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明明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他們也敢擺出來誤導觀眾。”這位知情人士説,更為可怕的是,這家民間藝術博物館還經常將藏品拿到海南省博物館交流展出,也將藏品拿到國內拍賣市場拍賣。

  “能夠到官方博物館交流展出,無疑為其藏品真偽提供了有力注腳。”這位知情人士説,更擾亂視聽的是,還有不少文博界人士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為民間博物館、藝術館“站臺”。記者翻看海南昊天藝術博物館各種活動新聞發現,出席活動的不乏海南文博界重要人士,不少人在講話中稱讚其館藏豐富、館舍精美、運營創新。

  業內人士指出,官方及文博界重要人士的出席為“偽國寶”充斥的民間博物館增添了官方“嚴肅”“真實”等重要色彩,這樣的民間博物館面向遊客開放,容易誤人視聽,不但不能提高海南國際旅遊島的文化內涵,反而令明眼人心生厭惡。

  “國寶幫”顛倒黑白

  真專家三緘其口

  北京藝術博物館館長張樹偉説,堂而皇之地展出“偽國寶”由來已久。那些業內專家一眼就能看出的假貨,被主辦者認為是“撿漏”到的國寶級古董,最可怕的是,有的“業內專家”明知假貨卻“抱團”矇騙新入門的藏家購買,這個鬆散而龐大的群體被業內稱為“國寶幫”。

  一位專家對記者講述了自己受騙的親身經歷,幾年前他應邀參加位於河北冀州的一家民間博物館“冀寶齋”的開幕式。“主辦方説第二天才正式開幕,不讓看展品。我不放心,跟著布展人員溜進去,一進門就被荒唐的展品嚇傻了,連夜跑回了北京。”這位專家説,展品中有堯舜時期的彩瓷、商代的青花,還有“三英戰趙雲”等很多牛頭馬面、花裏胡哨的臆造品,整個五層樓一件真品也沒有。在閉館整頓前,該館還先後被確定為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衡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業內人士指出,在公眾場合展出偽國寶危害甚遠。一方面,許多私人藝術館作為青少年教育基地提供教育功能,使得許多初次接觸文物的年輕人誤以為“國寶”水準低劣,喪失了繼續探究的興趣,令人悲哀;另一方面,一些博物館等學術機構的業內專家在利益的驅使下被“捲入”其中,不惜冒著名譽被毀的風險為假貨“站臺”,令行業誠信受到極大衝擊。由於人數眾多,“國寶幫”比業內專家的聲音更大,在一些場合會造成假貨猖獗、黑白顛倒的怪現象。

  收藏者心態浮躁

  撿漏不成反踩雷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國寶幫”的猖獗歸根到底是很多收藏者心態浮躁,渴望通過文物“一夜暴富”的心態所致。如今文玩市場上贗品數量巨大,抱著“撿漏”心態容易上當受騙。

  專家提醒收藏者,首先,對媒體上的“專家鑒定”不要盲目相信。陶瓷研究者、蘇富比藝術學院原中國首席代表梁曉新説,一些媒體,甚至是主流媒體的“鑒寶”節目缺乏專業知識,嚴重誤導了公眾。他們表面上是傳播知識,實際上請來的“偽專家”是通過電視節目為自己做宣傳。最令他擔心的是,一些老人被電視節目忽悠,誤以為有可能“撿漏”買到好東西,被誤導拿重金購買“偽國寶”,還當成一種愛國行為。

  通常情況下,真正的專家不願意在電視上“鑒定真偽”,更不會在電視上“談錢”。民間藏家馬未都説:“我在電視上聊文物有一個原則就是不談錢。記得有一次到知名電視臺錄節目,主持人拿一個拉桿箱做道具,打開一看裏面都是假錢,我當時就決定不參加錄製了。”

  其次,做好知識儲備,不要抱有“撿漏”的心態。一些古玩愛好者起初並不全是利益驅動,他們出於對文物的喜愛而開始在地攤古玩市場中淘寶,結果被人誤導而走入歧途。實際上,缺少文物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沒有分辨能力,才會出現上當受騙的情況。

  對此,馬未都給大眾提供了三點“收藏之道”:做好嚴格理論準備,切忌走捷徑,量力而行。嚴格的理論準備就是要大量、廣泛閱讀嚴格的理論著作,他説:“收藏沒有捷徑,所有人告訴你的捷徑一定是個彎路,是個陷阱。不要認為任何一個簡單的知識就可以判定這個東西的全部。”

  行業造假風氣日盛

  加強監管迫在眉睫

  自古以來,我國文物交易都是民間行為,一些私人藝術館、博物館對展出的文玩藝術品的真假不負責,拍賣行對拍品也是“不保真”,加上文玩愛好者“撿漏”心態,整個行業造假、販假、售假的風氣盛行。

  專家指出,面對“國寶幫”的猖獗,專家與媒體應加強責任心。與“國寶幫”不斷營造輿論、“抱團忽悠”相比,大部分專家不發聲,抱著不蹚渾水的態度自保,任由普通民眾被“忽悠”危害更廣。

  與此同時,應加強監管,提高展覽門檻,促進文物藝術品市場的良性發展。明顯的“大贗品”不應進入高校、博物館等場所。在公共場合展覽文物具有廣泛的影響力,高校、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所應擔負起教育、研究等承載文物藝術品價值的責任,相關主管部門應對展品品質嚴格把關。

  此外,應按照《博物館條例》的要求,建立健全民辦博物館準入制度,強化行業管理措施,同時完善年檢和退出機制,讓“偽國寶”無處藏身。在我國,民間藝術館、博物館長期被定性為民辦非企業單位性質,註冊登記在當地民政局,在管理上處於鬆散、不規範的情況,其中相當一部分沒有獲得文物部門的專業認可,為“偽國寶”的滋長提供了土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