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背後的經濟邏輯
- 發佈時間:2015-11-27 01:00: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地時間11月24日,俄羅斯一架蘇-24戰機在土敘邊境被土耳其擊落。隨後,圍繞著戰機究竟是否進入土耳其領空一事,不僅涉事兩國在交鋒,美國和歐盟也紛紛就此事表明瞭態度。一架戰機的隕落已經不僅僅是一次國際偶然事件,地緣政治帶來的經濟風險正在加劇。
24日當日,來自歐洲市場的數據顯示,土耳其不僅擊落了俄羅斯的戰機,也“擊落”了歐洲的股市。歐洲泛歐斯托克50指數收盤跌1.25%,報3409.50點;德國DAX指數跌1.44%,報10932.50點;法國CAC 40指數跌1.38%,報4821.50點;英國富時100指數跌0.46%,報6276.30點。
原本一直下行的大宗商品在俄羅斯戰機被擊落後出現反彈。北京時間25日淩晨公佈的美國石油協會(API)數據顯示,11月20日當周API原油庫存增加260萬桶至4.883億桶,美國原油庫存增幅大於預期。但是整個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會推遲油價下跌。
世界經濟的格局由於中東的地緣政治因素出現了比往常更為明顯的波動。從兩周前的巴黎槍擊爆炸恐怖襲擊開始,世界政治經濟實際上已經步入了一個新的格局,2008年因為次貸危機出現的經濟格局演變,在這一緊張的地緣衝突背景下,再次出現了變數。如同上一輪經濟危機一樣,這一次仍然沒有國家能夠獨善其身,中國也在所難免成為角力的一方。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出於打擊美國頁巖行業的目的,在沙特的主導下,油價從2014年中的每桶110美元直線降至現在的每桶46美元。工業化七國當中,整體通貨膨脹水準只是略高於零而已,南歐更是被籠罩在通貨緊縮的陰影之下。
經濟風險和地緣政治風險交織在一起難以分離,歐洲難以消解的難民問題、剛剛扔掉量化寬鬆後搖搖晃晃的美國經濟,無一不顯露出這些風險。
著名經濟評論人保羅·梅森説:“我們不知道大崩潰將在何時到來,也不知道其具體的形式,但是我們確切地知道,膨脹的信貸,下滑的增長、貿易和價格,以及推動著資金不斷從一個領域或者地區流到另一個發著高燒的金融市場,這三者顯然嚴重地不相匹配。”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提出和主導的“一帶一路”、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尤為重要。這些戰略將不僅僅起到打開市場、促進國際産能合作的作用,還可能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産生深遠的影響,甚至可能對國際秩序産生改善作用。
25日深夜,東方證券的分析師更新了券商對於地緣政治因素的認知及市場分析。網友紛紛感慨,券商容易嗎,還得學地緣經濟。
然而嚴肅地説,無論東方證券的這份報告水準如何,恐怕券商的地緣政治課應該從現在開始認真上,因為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地緣政治都會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産生深遠影響,一個不會寫地緣政治報告的券商不是好分析師。
就A股市場愛湊熱鬧的風格,近期關注下軍工、航太、貴金屬類的股票都不失為跟風投資的方向。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