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促消費回流“從孩子抓起”

  • 發佈時間:2015-11-26 22:30:41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王曉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中國的奶粉代購賣家將澳大利亞奶粉“洗劫一空”的消息再次引發關注。此前,關於日本紙尿褲等被搶購、德國奶粉被搶購,使得這些國家政府不得不採取限購措施等新聞也屢屢見諸報端。我們在看熱鬧的同時,也不得不正視一個事實,那就是在中國母嬰市場消費不斷升級以及國家通過採取各種措施引導消費回流的背景下,要想抓住這一商機,中國的産品和市場都要加把勁兒了!

  當下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願意花更多的錢購買更好的産品和服務,而中國品牌雖然在童裝、童鞋等母嬰産品的消費上仍佔據主導地位,但對於擁有更大需求量的奶粉和紙尿褲等卻陣地難守。這對於國家現在通過降低關稅等引導消費回流而言,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一些國外品牌已經在中國設立工廠,但依然擋不住中國媽媽們海外購的步伐。比如日本花王已經在中國設立生産廠,可以直接向中國消費者供應紙尿褲産品。而且花王公司一直強調,在中國銷售的紙尿褲品質與日本同等甚至更上乘,但是,仍有很多中國媽媽購買日本本土生産的花王産品。

  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為什麼消費者不願意購買更高性價比的國産品牌和國內有售的國外品牌,而捨近求遠地進行海外購呢?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國內産品的“負面消息”顯著多於國外産品。有道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特別是在當今網路技術和全球物流發達的背景下,這種效應就愈發明顯。而國內品牌一旦因某些不良産品被貼上“劣質”、“不安全”等負面標簽,其形象短時間內就很難改變。

  試想一下,中國消費者對馬桶蓋等産品的認知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關乎孩子生命及健康的嬰幼兒産品。相信提起當年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國媽媽們至今仍心有餘悸,其他品牌國産奶粉難免不受牽連。

  綜觀一些受熱捧的進口嬰幼兒産品發現,它們在國內市場有違常規的“火熱”,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對國內産品的信任缺失,另一方面則要歸功於所謂的口碑了。因為我們發現這些産品在中國很少有廣告宣傳,也沒有那麼多的産品噱頭,但是卻依靠“媽媽群”裏的所謂經驗之談在消費者和經銷商心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應該看到,消費升級最大的機會在於“中國質造”,想要讓上述消費回流,讓中國媽媽們放心在國內購買,國內母嬰用品生産商還有很多功課要做。一是在産品品質上下功夫。只有確保産品具有穩定的品質和安全性,才能幫助消費者建立起對國産品牌的信心,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二是降低國內外産品價差。儘管國家今年已經出臺降低關稅等一系列措施,但一些産品仍存在國內外價差大的現象,比如同樣一款耐克毛毛蟲童鞋,國內售價比日本高100多元,這也是導致很多媽媽選擇海外購的主要原因。三是重建消費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儘管國家不斷出臺規範措施,但一些電商平臺售假的事件還是被屢屢爆出,這極大地削弱了消費者的購買信心。在這方面,政府、行業、品牌、電商平臺等需共同努力,為“中國質造”崛起和打造誠信消費環境貢獻力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