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旅遊成生活性服務業發展重點

  • 發佈時間:2015-11-26 22:30:33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孟妮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旅遊業發展又迎來新的政策機遇。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意見》,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生活性服務領域的發展重點,旅遊服務也位列其中。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近年來各種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政策層出不窮,然而將其明確為生活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卻還是第一次。《意見》指出,旅遊服務要以遊客需求為導向,豐富旅遊産品,改善市場環境,推動旅遊服務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變,提升旅遊文化內涵和附加值。

  對此,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表示,總的來看,該政策旨在促進旅遊市場多元化發展,使得旅遊産品不斷豐富,為消費者帶來更大的選擇空間,提升遊客體驗,對我國旅遊業發展有較大的指導性作用。

  多個領域獲關注

  在指出宏觀方向的同時,《意見》也對旅遊服務的多個領域給予了關注。《意見》提到,要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突出鄉村特色,充分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開發一批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産品。進一步推動集觀光、度假、休閒、娛樂、海上運動於一體的濱海旅遊和海島旅遊。豐富老年旅遊服務供給,積極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人休閒養生度假産品。要引導健康的旅遊消費方式,積極發展休閒度假旅遊、研學旅行、工業旅遊,推動體育運動、競賽表演、健身休閒與旅遊活動融合發展。適應房車、自駕車、郵輪、遊艇等新興旅遊業態發展需要,合理規劃配套設施建設和基地佈局。

  記者注意到,事實上,無論是紅色旅遊、鄉村旅遊,還是濱海旅遊、老年旅遊等,都是近年來我國旅遊服務發展的重點和熱點。以鄉村旅遊為例,近幾

  年,鄉村旅遊作為“旅遊”與“美麗鄉村”的最佳結合,已成為我國居民“5+2”生活模式的重要載體,和國內旅遊發展的主戰場之一。

  據國家旅遊局統計,2014年,全國鄉村旅遊經營戶超過190萬家,鄉村旅遊特色村達10萬個,接待遊客12億人次,約佔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的1/3。鄉村旅遊營業收入3200億元,同比增長15%,帶動超過3300多萬農民受益。

  按照計劃,“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出臺加快鄉村旅遊發展和轉型升級的有效舉措。到2020年,全國要建成6000個以上鄉村旅遊模範村,形成10萬個以上鄉村旅遊特色村、300萬家農家樂,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超過20億人次,受益農民5000萬人。

  政策落實需從多方入手

  《意見》還指出,要開發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旅遊服務産品,推動旅遊定制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深化旅遊體驗。開發特色旅遊路線,加強國際市場行銷,積極發展入境旅遊。加強旅遊紀念品在體現民俗、歷史、區位等文化內涵方面的創意設計,推動中國旅遊商品品牌建設。

  業內人士表示,強調定制、個性化、旅遊體驗等,與我國目前旅遊業發展的趨勢是一致的。隨著人們旅遊次數的增多,旅遊足跡越走越遠,以往的觀光遊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意見》中提到的舉措將有利於推動我國旅遊服務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變。

  這一趨勢在自由行當道的如今表現得尤為明顯。螞蜂窩與中青旅此前發佈的一份《自由行用戶行為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國內遊有超過96%、出境遊有約65%的客源不是由旅行社來服務的,自由行用戶個性化、深度旅遊需求增長迅速,旅遊市場也在不斷向深度遊、個性化方向發展,從而滿足用戶多元化定制的需求。

  有了政策,如何落實將是重點。對此,薛勝文認為,需要從幾方面入手:其一,鼓勵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積極發展、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項目、産品,促進旅遊市場多元化發展;其二,為旅遊企業發展創造寬鬆環境,引導企業創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提高遊客體驗度;其三,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提高旅遊企業的違法、違規成本,維穩市場秩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