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新招重在減負增效
- 發佈時間:2015-11-25 21:30:37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面對外貿進出口出現“雙降”的複雜嚴峻形勢,海關總署于近期出臺了《海關總署進一步促進外貿穩定增長若干措施》,以解決企業實際困難。記者從11月25日海關總署新聞吹風會上獲悉,新出臺的18條措施旨在使通關更便捷、減負更明顯、流程更科學、服務更高效,多項創新惠企舉措明確提出將在今年年底前落實。
創新改革提升便利化水準
記者梳理髮現,18條措施中涉及進一步改進通關監管服務的共有6條,佔較大比重。一是加快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目前上海、天津、福建、山東、遼寧“單一窗口”均已上線運作,廣東、浙江、江蘇等其他沿海地區口岸也已啟動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試點。新措施提出要及時總結完善試點經驗,推動“單一窗口”申報數據標準化工作,口岸執法部門加快業務流程改造,年底前實現在沿海地區口岸推廣的目標。二是推動口岸資訊共用共用機制化建設,年內出臺《國務院口岸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數據共用和使用管理辦法》。三是優化查驗監管機制,用好科技手段,不斷增加大型集裝箱/車輛檢查設備、CT掃描設備、X光機、門戶式輻射探測設備等的配置,逐步提高非侵入式查驗比例,提高查驗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推廣順勢監管模式。四是繼續推廣“雙隨機”抽查機制,“隨機選擇布控”查驗對象的比率已從上半年的55%提高到目前的70%,並且100%實現隨機派員查驗。五是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改革,在目前已實現進出口企業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辦理註冊登記手續的基礎上,力爭明年一季度實現企業可以使用18位信用代碼辦理進出口報關業務。六是推動增設口岸進境免稅店,並配合相關部門研究有關政策,制定增設方案。
在推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方面,海關總署提出的新舉措包括在自貿區內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積極推進內銷選擇性徵稅先行先試,將加工貿易工單式核銷等制度創新在全國推廣,支援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符合條件的大中城市設立綜保區。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張廣志在新聞吹風會上表示,新措施著力推進海關監管制度創新,用作業流程的“減法”換取通關效率的“乘法”。比如,“大力推廣順勢監管模式”就是優化海關作業流程的一項重要舉措,貨物抵港後無需進堆場,海關直接在流轉環節查驗監管,大大節省了企業的時間成本和相關費用。
繼續規範收費為企業減負
本次公佈的新措施中,“減負”是一大亮點。據張廣志介紹,當前外貿企業面臨的各類成本不斷上升,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不少企業對減少進出口環節收費抱有很大期待。這次出臺了多項具體的惠企措施,就是按照“打破壟斷、促進競爭、規範行為、完善監管”的要求,把清理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嚴格實施“正面清單”管理。
新措施中涉及進一步清理和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的內容有四條:一是放開電子口岸預錄入系統(QP系統)的準入限制。對具有相應技術能力、有安裝意願和使用需求的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和報關企業,放開準入門檻,後續運維服務市場化。據介紹,海關將提供系統接入開放、客戶端開放和公共組件開放三種方式供企業自選,年底前先在廣東省實施,並適時總結推廣。二是規範艙單傳輸收費,企業可自行選擇艙單傳輸方式。對於企業選擇中國電子口岸平臺進行艙單數據傳輸,海關接收數據、接受企業或個人修改數據不收取任何費用。三是降低轉關運輸監管車輛收費,對辦理註冊登記手續的境內公路承運海關監管貨物的運輸企業,不再採取現金擔保形式,而是以銀行保函形式向海關提供擔保,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使運輸費用回歸合理區間。四是加快對查驗沒有問題的企業免除吊裝、移位、倉儲等費用的政策落地,在廣東全省和上海一個口岸試點的基礎上,爭取年內在全國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