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下行資産配置引關注 衍生品承擔服務實體經濟使命

  • 發佈時間:2015-11-25 09:23:0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第六屆期貨機構投資者年會聚焦資本市場轉型發展

  ⊙記者 董錚錚 ○編輯 楓林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資本市場寄予了更大的希望。昨日,在由上海市期貨同業公會主辦的以“經濟新常態,市場新動向,監管新政策,投資新航標”為主題的第六屆期貨機構投資者年會上,在新的形勢下如何服務實體經濟,推動金融市場的改革與創新成為市場共識。

  與會人士普遍認為,經濟“新常態”下,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優化金融監管制度迎來了很好的契機。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工具,資本市場的改革創新也給期貨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因此,發展機構投資者對完善市場結構、拓寬市場廣度和深度、維護市場穩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經濟下行壓力下配置金融資産

  香港資深律師、前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顧問、前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主席梁定邦認為,當下正是推進金融改革的最好契機,要適應經濟新常態,加快中國金融改革步伐,優化金融監管制度,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梁定邦認為,經濟發展由快速增長到“新常態”,下一步的金融改革有四點非常重要。一是財政改革;二是給予地方政府更大財務獨立,開發地方政府債市場取代地方政府銀行融資;三是進行司法改革,建立法制社會;四是劃分政府,以市場為經濟發展主導。

  經濟下行趨勢下資産如何配置成為市場關注的問題。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中國經濟下行目前面臨的情況與以往不同,過去我們擁有勞動力低廉、資源充足等經濟生産動力很強勁的優勢因素,而當前我國經濟生産動力明顯不足,有關産業産能過剩、老齡化問題嚴重等等因素的影響下,經濟增速要維持在7%較為困難。

  儘管經濟會下行,但李迅雷對經濟的轉型還是充滿信心。他認為,實物投資高收益時代已經結束,未來要加大金融資産的配置力度。“現在已經到了轉型階段,消費結構已從傳統的實物消費轉到服務消費。這些都會帶來更多機會,明年又是中國‘十三五’的第一年,各項改革舉措在推進中。在現有的市場遊戲規則還不會被打破的情況下,追逐熱點和投資主題,追逐政策導向和改革步伐,還是應該作為我們投資的選擇。”

  衍生品承擔服務實體經濟使命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實體經濟增速放緩,實體企業經營風險在逐步增大。風險管理需求逐步增長,但又無法得到現實的滿足。據了解,截至今年10月末,期貨市場總體有效客戶104萬左右,一般機構客戶僅為2.1萬,而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完全統計有36萬。

  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劉志超認為,“新常態”下作為期貨金融機構的創新發展,必須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根本宗旨。如何化解在實體企業風險管理的供需矛盾,讓實體企業了解、參與期貨市場,有效規避風險,為實體企業進行風險管理、化解風險,已經成為在“新常態”下期貨金融機構非常重要的一個使命。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莫頓認為,衍生品在轉移實體經濟風險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衍生品市場能夠讓實體經濟風險處理得更好。當然,他們不能承擔風險,想消除風險,是不現實的。但是會把風險承擔轉移到實體上,而真正體系良好的實體,能承擔風險。”

  “在經濟的新常態下,金融衍生品將成為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剛性産品。回顧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的歷史,經歷了兩個大發展的時期,都是經濟新常態的産物”,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戎志平表示,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大概也會沿著這個邏輯,隨著匯率、利率市場化的基本完成,金融市場波動加大是不可避免的。市場對金融衍生品的需求是存在的,這就是新常態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的新機遇。

  事實上,隨著監管轉型的持續推進,期貨行業創新發展正持續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中國證監會上海監管局局長嚴伯進透露,截至今年10月底,上海的期貨公司保證金規模已經超過了1000億,達到1054.7億,代理成交金額338萬億,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1.5億元,實現凈利潤1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77%、169%、50%和10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