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家森林城市”安徽宣城建設生態林業工程紀實

  • 發佈時間:2015-11-25 08: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白海星 張敬波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24日,在2015森林城市建設座談會上,安徽省宣城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宣城積極倡導“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發展理念,創新機制,多措並舉,大力實施“森林進城、森林圍城”等一系列生態林業工程,著力塑造“山巒疊翠皖東南,水墨詩韻新宣城”的森林城市風貌,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全面提升。

  宣城是中國十大森林食品産業示範基地和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之一。全市林地面積76.1萬公頃,佔國土總面積的61.5%,有林地面積69.2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296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8.03%,是安徽省首個也是唯一的省級生態市。涇縣、績溪縣、廣德縣先後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縣,4個縣獲得“安徽省生態縣”稱號,5個縣(區、市)獲得“安徽省園林城市”稱號。

  2010年,宣城市開始籌備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立足當地優越的山水資源條件,以山為基、以水為脈、以路為架、以城為核,實施森林生態、林業産業、森林文化和森林支撐保障四大體系建設,形成林城相依、林水相諧、林人相睦,融“城、山、園、河、湖”于一體的城市森林建設格局,構築皖東南地區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

  圍繞森林城市建設,宣城市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鼓勵社會參與,本著“政府得綠,群眾得利”的原則,創新造林機制,加快培育新的造林主體,積極鼓勵大戶造林、社會化融資合作基地造林和企業原料林基地建設,極大地調動了全社會參與熱情,加快了城鄉綠化的步伐。

  宣城市把建設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納入現代林業建設之中,著力塑造“山水詩鄉,多彩宣城”生態品牌。全市新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市級生態科普教育基地25個、縣級生態科普教育基地33個,舉辦各類生態科普活動40多次,受眾3萬餘人。

  同時,宣城市堅持生態建設與産業發展並舉。一方面加快特色林業基地建設,按照“多鄉一業、數村一品”發展佈局,突出區域特色,促進特色林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全市建成工業原料林基地23.3萬公頃、高效竹林基地8萬公頃、名特經果林基地6.7萬公頃、苗木花卉基地1.7萬公頃、油茶基地0.75萬公頃;另一方面,通過規劃引導、項目扶持,打造了宣州木業、廣德竹業、寧國森林食品、涇縣木竹工藝品、績溪生物制藥、郎溪花卉苗木、旌德旌靈芝和香榧等一批特色産業品牌。同時,結合全市林業主導産品的區域分佈特點,積極組建縣、鄉經濟林協會和其他專業合作社。目前,全市成立各級林業行業協會90家、林業專業合作社591家,入社林農4萬戶。宣城市還緊緊抓住龍頭企業培育和帶動這個關鍵,引導企業兼併,聚合生産要素,初步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木竹深加工、森林食品加工、生物制藥、森林旅遊和花卉苗木等産業集群。2014年,宣城市林業總産值380億元,較2012年增長近35%,山區農民每人平均林業綜合收入達2736元,初步實現了林業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的協調發展。

  據統計,2012年以來,宣城市累計投入資金119億元用於森林城市建設,基本形成森林生態網路,森林和濕地資源的生態服務價值達到909億元,每人平均3.2萬元。全市完成新造林3.4萬公頃,主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1.28%,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13.23平方米,喬木種植面積佔綠地面積的73%,街道樹冠覆蓋率達27.5%,廣大市民開窗賞綠、出門500米見綠地的夢想成為現實。全市建成3個省級森林城市,157個園林式單位、小區;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鎮35個、森林村莊93個、綠化達標村莊242個。集中居住型村莊林木綠化率達32%,分散居住型村莊達18%。

  “我們將持之以恒加大森林城市建設力度,著力構築天藍、地綠、水清、氣爽的美好家園,為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而努力奮鬥!”宣城市委書記姚玉舟説。(經濟日報記者白海星 通訊員 張敬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