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掖:昔日“曬南墻”如今“雙脫貧”

  • 發佈時間:2015-11-25 07:32:2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吳曉燕魯明

  “以前,我們村的面貌就是‘臟亂差’,村民們冬閒了‘曬南墻’‘扯閒話’的現象比較普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安陽鄉金王莊村支書王志海告訴記者,自從實施“快樂老鄉”活動以來,這一切都變了:區委、區政府統一整治環境,村裏通過環境整治變乾淨、好看了;危房改造後,村裏的住房變漂亮了;各種文娛活動的開展,豐富了群眾的業餘生活,文明淳樸的鄉風照進了大家的新生活……

  王志海所説的“快樂老鄉”活動,是指今年以來張掖以全市65個貧困村為重點,在實施精準扶貧的同時,在全市農村廣泛開展以“唱起來、跳起來、玩起來、樂起來、健身起來、在科技引領下富裕起來”為主題的“快樂老鄉·精準扶貧”集中引領示範活動。張掖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康清説,張掖希望通過以文化娛樂、美麗鄉村、創新創業、健康生活、文明風尚等五大引領行動為重點的集中引領示範活動,豐富困難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將“扶貧”與“扶志”有機結合,促進物質與精神雙脫貧。

  精準扶貧,拓寬發展增收路

  “16畝耕地、5隻羊、兩口人,為什麼還會是貧困戶?”51歲的金王莊村貧困戶楊天順家的情況,讓甘州區統計局的幫扶幹部們頗為不解。原來,楊天順家耕地雖然多,但一直以來都只種植傳統的農作物,效益低下,加上楊天順本人沒有一技之長,受傳統觀念和經濟條件的制約,自己不敢闖,經濟收入來源單一,家庭多年積貧積弱,年年都是村裏的貧困戶。

  針對楊天順的情況,幫扶幹部們鼓勵他調整種植結構,多種收益相對較高的玉米、旱地穀子、胡麻等特色經濟作物,最終,觀念保守的楊天順才勉強接受了建議。除此之外,幫扶單位還為楊天順家一次性購進了15隻基礎母羊,幫助他發展起了養殖業。“今年,我種地和養羊的收入加起來,估計能有近兩萬元。”楊天順説。

  在地處祁連山腳下的金王莊村,楊天順只是38戶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之一。為了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張掖市、甘州區兩級政府在開展精準幫扶的同時,積極引導群眾調整産業結構,大力培育主導産業,拓寬群眾發展增收的路子和眼界。王志海告訴記者,如今村裏不僅發展了3800畝馬鈴薯、中藥材、旱地穀子等特色優勢作物,還在幫扶單位的幫助下,引進了600隻良種基礎母羊,為每戶貧困戶投放了15隻,預計年底戶均養殖業增收就可達到1萬元以上……

  深入扶志,精神扶貧激活力

  作為甘肅省的17個“插花”型貧困縣區之一,甘州區貧困面小,貧困村、戶與周邊村戶之間的情況對比較為鮮明。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少村民的物質生活水準明顯好轉,但他們的精神生活卻變得有些“空虛”起來,特別是農閒時,人們聚在一起打麻將、喝酒、扯閒話的情況比較普遍。

  “扶貧開發要因村施法、因戶施策,確保精力、財力、物力精準投向貧困村、貧困戶;同時,‘脫窮帽’還必須‘拔窮根’,要深入開展精神扶貧,實施扶志工程,幫助群眾換腦,轉變觀念,豐富精神生活,引導文明新風尚走進美麗新農村。”甘州區扶貧辦主任孔建軍告訴記者,為此,區裏把加強貧困村的精神文明建設納入了精準扶貧方案,並以組建宣講隊伍、開展志願活動、建設道德講堂、推進示範引領行動、抓好陣地建設等8項精神扶貧舉措為重點狠抓落實。

  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同抓並舉。事實上,不只是甘州區,在張掖市的各個縣區,扶貧與扶志融合推進的做法已然“遍地開花”。活動啟動以來,張掖市已舉辦集中引領示範活動135場次,直接參與群眾超過50萬人次以上;群眾自發組織舉辦文化體育活動2800多場次,參與人數超過100萬人次。

  記者在民樂縣六壩鎮新民村採訪時,正好遇到準備參加“快樂老鄉·精準扶貧”集中引領示範活動演出的村民,在一個農家小院裏排練鍋莊舞。

  “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我們住進了新房子,走上了水泥路,養羊、外出務工增加了收入,但我們的精神生活也要‘脫貧’。”新民村村民文娛活動活躍分子尹甲成説,這些活動激發了村民們努力生活和發展熱情,村裏的風氣也因此發生了轉變,變得更加淳樸、文明、健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