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極簡極致,一個極客的追求

  • 發佈時間:2015-11-25 01:30:4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業故事

  開發出一個App之後,在我們可以在App store下載之前,開發者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測試。從前,這個過程非常麻煩,直到奉行極簡原則的fir.im的出現。

  “最早做fir.im這個工具的時候純粹是為自己用的。”fir.im創始人王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那時候經常會自己做一些小App,發現給客戶或是老闆演示demo過程非常麻煩,有時候他們在國外,一個更新就要傳一個晚上,第二天得到的反饋卻可能是沒收到或者裝不了。所以2012年的時候我做了fir.im,想簡化內測分發的繁瑣過程。”

  北京連續幾天的低溫雨雪並沒有退卻這個技術宅大男孩的熱情,11月23日深夜,剛剛放下手中工作的王猛,依然和記者聊得饒有興致。

  fir是“fly it remotely”的縮寫,王猛説希望可以通過這個工具讓開發者輕鬆的遠端操控App。截至今年6月,王猛創立的fir.im已入駐App近10萬個,總上傳次數40多萬次,處理下載請求4億多次,成為移動開發者服務領域的重要平臺,並先後獲得3輪近千萬美元融資。最初只是為了解決自己遇到的一個“麻煩”,卻“不小心”走在了改變世界的路上。

  “原來最缺的就是堅持”

  2007年大學畢業後,王猛進入一家外企,這一時期,他還為著名的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做了全球網站。

  “那時候LV全球六國語言網站都是我負責的,可能是因為他們很‘大牌’,要求比較苛刻,這個項目做了很長時間。”

  大學畢業的第二年起,王猛開始從事iOS應用程式開發,也是國內最早的一批開發者。他擅長從用戶體驗方面設計和改進應用,開發過的應用均一次通過App Store審核。2012年的時候,王猛做了fir.im,初衷很簡單:想簡化內測分發的繁瑣過程。

  “最開始只是我給自己開發App用的平臺,大概半年才更新一次。”王猛説,“正式創業前,已經有3000多個App開發者在用它,訪問量也特別大。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它的關注度在與日俱增。”

  在和一位獲得千萬元級別融資的朋友聊天后,王猛意識到,這是一件他應該全身心投入和堅持的事情。

  “這個朋友聊起了自己的創業往事,包括幾個人在倉庫裏開始搗鼓,中間也碰到了好多失敗,但最後他們都撐過去了。”王猛回憶,“我從大學就開始開發一些産品,但最後都給自己找了一些藉口,項目就這麼放下了。有次我翻閱本上記錄的內容,才發現自己這些年來共做了十幾個大大小小的産品。”

  這次聊天讓王猛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的問題所在。“原來我最缺的就是堅持,其他技術和熱情等方面的條件我都具備了。”王猛説,“所以這次創業時,我下定了決心,不管中間出現什麼問題,一定要堅持把這件事做好。”

  於是,去年4月王猛開始了他的創業之旅,“一開始想把公司的名字叫做‘王猛和他的小夥伴’,可投資人覺得‘不夠嚴肅’。”王猛笑著告訴記者。回來以後他翻看唐詩宋詞時無意間看到一句“大風起兮雲飛揚”——讓開發者像“風起雲飛”一樣享受較快的開發速度,這不正是自己想要做的事嗎?於是有了“北京風起雲飛科技有限公司”這個充滿激情的名字。

  在繁瑣中追求極簡、極致

  隨著國內開發者 App 數量持續增長,移動開發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App的品質也愈發重要,開發者迫切地需要一款省時、高效的第三方工具,幫助開發團隊大大節省人力、物力、財力等成本,優化團隊結構。

  “在移動開發領域中,應用測試發佈在整個開發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環節。以前國內開發者可以借用的只有國外測試工具 TestFlight、Hockeyapp 等。但國外開發工具因為速度和體驗等因素制約,並不能很好滿足國內開發者的需求。”王猛説。

  有了fir.im後,App的內側發佈變得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要簡單。“我也是一名App開發者,知道開發者們最需要什麼。”王猛説,“打個比方,就像一個文件夾,把一些配置文件放進去,生成一個很短的地址,只要點開這個網址就能裝上App,內測分發過程完全簡化——直到現在我們也是奉行這樣的極簡原則來做fir.im。”

  王猛用“極客”形容自己,直到現在,他也會因為一個程式而興奮地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寫到淩晨三四點。

  如今,fir.im在亞太、北美部署了國際節點,且每個節點均為集群架構設置,可大幅提高應用上傳、下載速度。不論是需要海外測試的中國App開發團隊,還是需要中國測試的海外App開發團隊,都可使用fir.im進行跨國測試管理。

  王猛告訴記者,其實移動內測分發從技術實現上來説並不是高深莫測的技術,難點在於過程相對來説非常繁瑣。為此,他經常為了一個細節的調試鑽研整整一個星期,為的就是讓fir.im能夠做到極致體驗。

  “fir.im有測試發佈、崩潰分析等功能,加上追求簡潔極致的UI與用戶體驗,因此受到國內外許多開發者的歡迎。”他説。

  保持距離是為了避免膨脹

  風起雲飛正式成立後,王猛成為了入駐36氪“氪空間”孵化的第一家創業公司。

  “那個時候中關村創業大街還未正式開街,創業服務先行者車庫咖啡和3W咖啡吸引了來來往往的創業者們,36氪CEO劉成誠也開始探索將科技媒體向孵化器轉型,並開設了免費辦公場地氪空間。”王猛説,“氪空間給予風起雲飛公司的不只是一個辦公場地,也在融資建議、推薦投資人、媒體推廣等方面給予了我們許多幫助。”

  那時,氪空間給王猛的孵化期限是3個月,這也逼迫他要在3個月之內把新版fir.im推上線。2014年6月,當fir.im正式上線,各個媒體密集曝光,並獲得第一輪融資時,王猛的心態也發生了一些小變化。

  “當時我就在想,我的創業算不算有點小成功了。”王猛平時喜歡在一個小本上寫下自己的想法,“晚上回去反思時,我在小本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拿到錢只是創業第一步,而不是成功。”

  意識到自己心態變化的王猛想到了離開中關村創業大街。“這裡會讓你快速成長,也會讓你極速膨脹。”恰逢3個月孵化期滿,王猛就把辦公場地搬到了東四環外的一個安靜的民居裏,專注于技術研發和團隊建設。

  “當時很多人都奇怪:我們搬得這麼遠?這邊也沒有什麼創業氛圍。但正是因為我們是做開發的,需要真正靜下心來做事。”

  2015年6月是fir.im上線一週年的日子。這一天,fir.im宣佈完成産品與架構的深度優化,將為開發者打造App開發測試託管“一站式”平臺。王猛選擇了回到氪空間舉辦平臺上線一週年發佈會。

  “一年前我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今氪空間已經是一桌難求。”王猛説,“從離開到回歸,我們都在堅持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在創業過程中,fir.im一直在嘗試用新技術和前沿技術。“我們也踩了好多坑,但都扛過來了。因為越新的東西越沒有人知道它有什麼問題,一些大公司也不敢輕易去嘗試,但這卻是我們的核心服務。”王猛説。對技術的卓越追求也成為養在“深閨”中的fir.im吸引眾多App開發者的一個原因,這其中也不乏有新浪微網志、搜狐、京東、百度、58、Popcap等國內外知名IT公司。

  “fir.im滿足了長尾用戶需求的細緻功能點,未來fir.im還會堅持走為開發者服務的方向,提高開發效率、減少重復勞動,創造出擁有極致用戶體驗的産品。”王猛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