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投資前有三問 收益超過12%最好別碰
- 發佈時間:2015-11-24 09:44:2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昨天,由南京財經大學中國區域金融研究中心和紫金財富金融研究院主辦的“網際網路金融+打擊非法集資高峰論壇”上,南京財經大學閆海峰教授提醒投資人,不少財富管理公司披著P2P外衣行非法集資之實,投資前切記從三個方面進行甄別。
投資P2P前要有“三問”
“P2P公司的資産端沒有實體企業支撐、沒有固定的項目匹配,負債端利率越高、産品種類越多、行銷宣傳越熱,就越有可能涉嫌非法集資。”南京財經大學中國區域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閆海峰教授提醒道。
閆海峰説,投資P2P前不妨先思考三個問題:一是平臺有無資産端,借款方是雄厚的實業項目嗎?二是借來的錢到底做什麼用?三問這是“龐氏騙局”嗎?閆海峰認為,民間金融壓抑、投資缺路、融資缺門是網際網路金融和非法集資的産生基礎。網際網路化的民間金融更能激發民間投資熱情,也為民間融資需求打開通道,所以網際網路金融並不是非法集資的合法化,而是為民間“資本聚集”與資金需求架起了橋梁,從民間借貸到網際網路金融是民間金融在正規金融的監管夾縫中衝出的金融創新。
“我認為,一般投資人最多拿出可支配資産的10%投資P2P,收益超過12%的最好別碰,而股票、基金、P2P等風險類總投資不要超過可支配資産的30%。”閆海峰表示,自己也投資少量P2P,不過更長期看好房地産投資。
呼籲建立多維度監管機制
“P2P必須與非法集資劃清界限。”論壇上,江蘇省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秘書長、南京財經大學中國區域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陸岷峰博士呼籲監管儘快開展打擊非法集資“偽P2P”行動。
陸岷峰博士指出,P2P網貸行業中混有“假李逵”,尤其是財富管理類公司。陸岷峰分析説,財富管理外部行業具有“四多”特點,即社會財富管理市場總額多、行業利潤多、富人與窮人增值需求多、非法集資案件多。
值得關注的是,“假李逵”正發生四大轉變,即線下業務線上化,資訊仲介轉為信貸仲介,資訊收入為主轉為利差收入為主,許可範圍內轉為禁止範圍內經營。他認為,這四種轉變使財富管理機構具有“影子銀行”性質,涉嫌非法集資及非法發放貸款“兩宗罪”,造成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阻礙宏觀調控和積聚金融風險等嚴重後果。
針對目前財富管理行業門檻缺失、監管主體不明、超範圍經營與風控水準不足等問題,他強調利用網際網路手段打擊非法集資,通過大數據等網際網路金融新技術對財富管理公司、平臺企業進行嚴格的網監,基於網際網路平臺建立政府、行業、媒體、投資者的多維度聯合監督管理機制。此外,他還建議應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實行巡查制度,開展專項打擊治理,建立定期資訊披露機制,構建行業自律組織,開展投資者風險教育。
省金融辦擬推專項打擊行動
連續的P2P平臺跑路事件引起了監管的重視。“防不住,疏不了,那就需要打。”11月18日,在江蘇省第三屆網際網路大會的“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江蘇省金融辦銀行二處處長顏咏透露,省金融辦近期計劃把網際網路金融作為非法集資的打擊重點,將會同工商、公安等相關部門開展專項打擊行動。
“最近我發現身邊冒出很多‘非法集資’性質的P2P平臺,以高收益引誘投資者上鉤。如果任由其發展兩三年,很可能會爆發小範圍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顏咏説,這些不良平臺集中爆發風險也會破壞整個P2P行業的名聲和形象,阻礙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健康發展。(記者 徐兢)